分节阅读 190(2/2)
刘辩晓得蔡邕是蔡琰的父亲,他只是没想到,与这位岳丈第一次见面,竟会是在这等情景之下。
王允等人致力于诛杀董卓,刘协也早已对董卓恨之入骨。生为文官,蔡邕有着一股文人特有的傲性,这并不能说他哪里不好。可当着满城百姓,于闹市伏在董卓尸身上恸哭,却是犯下了大忌讳,很可能还要因此丢了性命。
望着蔡邕,刘辩微微拧起眉头,他晓得,蔡邕这一场哭,必定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若是刘协与王允欲诛杀蔡邕,他定然不会袖手旁观,毕竟蔡琰是他的妻子。
从蔡邕伏尸恸哭的举动中回过神来,那将军抬手朝身后摆了下,立刻便有五六名兵士上前,将蔡邕拖起,拉到了一旁。
被兵士们拖走,蔡邕还在放声恸哭着,情状很是伤感,倒是让刘辩感到有些好笑,如董卓这般专横的人物,死后竟也有人伏尸恸哭,可见董卓以往做人并非特别失败。
蔡邕被几名兵士架了下去,那名领队的将军先是瞪了被拖到一旁的蔡邕一眼,随后翻身跳下战马,抱拳朝街面上人山人海的百姓们拱了拱,向百姓们喊道:“众位父老,你等多从洛阳迁居此地,背井离乡,受过无尽苦楚。你等可知,致使尔等流离失所的,乃是何人”
围观的百姓一个个睁圆了眼睛望着说话的汉将,竟是没有一个人敢回应他的问题。今天董卓是被杀了,谁也不知道过了明天,杀了董卓的人会不会被董卓的手下赶出长安,应和汉将,很可能遭来杀身之祸。是以,街面上聚满了人,却并无一个人应声,场面静的甚至有些尴尬。
“告诉你们,让你等受尽苦楚的,便是这董卓老贼”见没人应声,军官先是朝董卓的尸体一指,随后又双手抱拳,朝着侧面的天空拱了拱,对围观的百姓们喊道:“幸得当今陛下与洛阳王里应外合,诱使董卓进入宫廷,将其诛之今日,我等便要于此,为父老们出口恶气”
可能是事先早已料到场面会陷入尴尬,人群中混进了许多穿着百姓服色的官兵,将军的话音刚落,这些人就高举起手臂,大声喊了起来:“陛下英明洛阳王威武”
第275章洛阳王府
一名手持锥子的兵士跑到董卓尸身旁。
他先是撩起董卓身上因为拖拽而形同布条一般破败的衣衫,随后提着锥子,朝董卓的肚脐扎了下去。
由于董卓死时已经流了许多血,锥子扎进他的肚脐,竟是只渗出了一点血丝。持锥子的兵士侧着脸,已做好准备避开喷溅出来的鲜血,可血液并没有如同他想象的那样飚射而起,锥子扎进董卓的肚脐,就好似扎进了肉铺上的一堆肥肉中一样,拽出来时还带起一些白森森的脂肪也翻在外面。
闹市上聚满了人,几乎所有人都屏起了呼吸,观看着那兵士在董卓身上做的动作。
扎好了窟窿,那兵士又掏出灯芯,将灯芯塞进被扎了小孔的董卓肚脐,尔后又从一旁取了些灯油倒进董卓那深深的脐窝。
刘辩过去一直以为点天灯不过是塞根灯芯就行,见士兵如此动作才晓得,即便董卓浑身都是肥油,由于油脂没有炼化,不可能见火就着,还是要先倒些灯油,将脂肪炼成油脂,才能达到让尸体燃烧的目的。
随着灯芯的点燃,董卓的尸体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蜡烛般燃烧了起来。
“好”围观的人们见董卓肚脐上点起了灯芯,先是沉寂了片刻,过了好一会,才不知是谁先叫了声好。有人带头叫好,人群随即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站在人群中,刘辩看到一脸悲戚的蔡邕在那将军摆手示意下,被几名兵士押着,挤出了人群。
向邓展等人使了个眼色,刘辩先一步钻出了人群。邓展与百多名亲兵也随即跟着挤出人群,看热闹的人群中顿时多出了一个大空档,许多原本站在后面的人“哗啦”一下挤到了前面去,一个个翘首观望着肚脐上正燃烧着灯芯的董卓尸体。
挤出了人群,刘辩领着邓展等人追随那队押着蔡邕的兵士快步跟了上去。
押着蔡邕的那队兵士感觉到身后有人跟踪,走在最后面的几个兵士停下脚步,扭头朝身后看了一眼。
看到一个身穿华服的少年,领着一队衣甲鲜红的兵士快步跟了上来,那四名兵士相互看了一眼,迎着刘辩等人走了几步了,其中一人抬起手臂,挡住刘辩等人的去路,向他们问道:“你等何人,因何跟在我等身后”
“大胆”兵士的话刚问完,刘辩身后就蹿上来一名亲兵,冲那兵士一瞪眼,喝道:“洛阳王殿下在此,尔竟敢大呼小叫”
整个长安城都晓得,如今的洛阳王便是当初逃离洛阳的弘农王,诛杀董卓,也是洛阳王在背后暗中部署,在长安军民的心目中,刘辩此时的权势,恐怕仅仅只次于高坐朝堂之上的刘协。
一听说洛阳王在此,押着蔡邕的兵士全都止住了脚步,一个个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愣在当场。
拦在刘辩等人身前的四名兵士更是赶忙半跪在地上,方才说话的那兵士颤巍巍的说道:“小人不知殿下在此,多有冲撞,万死莫赎”
“莫说万死,让你死一次,恐怕做了鬼都会记恨本王”刘辩并没有去看那四名跪在面前的兵士,很随意的朝他们摆了摆手,丢下一句不咸不淡的话,朝着被捆起来的蔡邕走了过去。
“你是何人”到了蔡邕身前,刘辩拧起眉头,故作不知的先将蔡邕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随后向他问道:“董卓倒行逆施,天人共怒,你莫非不知却是为何伏尸恸哭”
“下官乃是中郎蔡邕”上半身被捆的如同粽子一般,蔡邕想给刘辩见礼,却抽不出手,只得微微躬下身子说道:“董卓对下官有知遇之恩,想到他的好处,因此下官才难以自抑”
生为蔡琰之父,蔡邕晓得刘辩娶了他的女儿。可蔡邕却以为眼下并非他与刘辩相认之时,否则定会被人当做是攀附富贵,委屈求生。是以他只回答了刘辩的问题,并没提及蔡琰。
蔡邕如此行止,倒是有些出乎刘辩的意料,他本以为蔡邕为了求生,会报出蔡琰的名姓,求刘辩为他开脱罪名,只要如此,刘辩即使是当时要求那几名兵士把蔡邕放了也无可厚非。
可蔡邕偏偏有着一股子文人的牛性,这倒是让刘辩心内暗暗的感到有些无奈。
“原来是丈人在此”蔡邕不配合,刘辩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兵士们把他带走,一旦他被送到王允手中,恐怕这有着牛脾气的文人,便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刘辩赶忙朝蔡邕拱了拱手,向押着他的几名兵士说道:“此人乃是本王岳丈,还不速速松绑”
刘辩娶了蔡琰的事,在长安城内一直被董卓压着,是以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听说蔡邕是洛阳王岳丈,一群押着他的兵士全都愣住了,竟忘记帮着蔡邕把绑缚松开。
两名刘辩的亲兵见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