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648

分节阅读 648(2/2)

目录

苏一林闻言一怔。连连摇头道:“这哪成啊,就算是平时我有东西转让给你们。也没有一次加这么多的啊”

吴叔笑着说道:“平时是平时嘛,现在苏师傅你不有事吗再说了,这种品相的清中期仿宣德香炉,市场上可不是一万五就能买的下来的,我们多少还是可以赚一点的,你就放心吧。”

“可”苏一林还是显得很犹豫。

赵学义就摆了摆手道:“苏师傅,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们再怎么样,也不至于缺你这几千块钱嘛。”

苏一林见大家执意如此,也就不再拒绝,感激的向大家抱了抱拳:“这事我苏一林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苏师傅,都是老朋友了,别这么客气。”

吴叔摆了摆手,说道:“其实吧,我觉得你那些藏品就别卖了,你现在缺的医药费,我们先给你垫上,你可以等以后赚了钱再还。”

苏一林说道:“吴掌柜,如果我现在已经没办法好想了,那我肯定二话不说,跟你们借钱,但现在既然我还有能力,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大家见苏一林这么说,也就没有多言,别看苏一林好像比较豁达,但他毕竟是残疾人,对尊严比较看重,不想得到过多的施舍,不然过犹不及,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

接下来,苏一林就把大家带到了一个房间,房间很小,只放的了一张桌子,还有两个博古架,桌子和博古架的东西也不多,加起来都没有十件。这些都是这些年苏一林精挑细选下来的藏品。

虽说苏一林这些年经手的古玩已经不少了,但他毕竟要生活,就算对古玩非常喜爱,但因为经济实力的缘故,他不能把太多的古玩留在自己身边。

而正因为苏一林首先要顾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留下来的藏品,并不是价值很高的玩意,但既然能够被苏一林看上,到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一只竹雕笔筒,虽然是晚清时期的作品,制作者也不过小有名气,但笔筒表现出来的雕刻水平却相当的精湛,并不输于一些大家。

也许有朋友会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制作者还是小有名气呢道理也简单,就像有些人画家偶然之间来了点灵感,画出了一幅超水平的画作一样,这只笔筒也是制作者超水平发挥之作,也许在他生平的众多作品之中,像这种水平的就只有这么一件。

因此,像这样的作品,碍于制作者的名气,价值可能不高,但收藏价值以及升值潜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苏一林这里还有一只相当少见的鲁山窑花釉大罐。

鲁山花釉瓷器是中原地区在唐代时期瓷器中一个创新品种,文物界称为“唐钧”。其在黑釉上点缀出蓝色、天蓝色、乳白色彩斑,给人以天然造化、变化莫测之感。唐人南卓羯鼓录中就有“鲁山花瓷”的记述。

鲁山花瓷创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系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钧窑瓷窑变的先河。

像苏一林的这只花釉大罐,釉层肥厚、丰润、圆满、浑实、庄重。富有张力和动感,艺术魅力无穷,透露出天地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

不过,此器虽然漂亮,但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价值显然不会高,但就像那只笔筒一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也是非常高的。

就像笔筒和大罐一样,剩下的器物也都是这种,现在市场价值不高,但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都非常大的古玩,可见苏一林收藏理念还是很独到的。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不然苏一林的经济实力再高一些,他也不至于尽是收藏这些东西了。

九样东西加起来的价值都没有超过十五万,不过,因为都是升值潜力很高,而且各有特点的器物,也许要不了多久,这些东西就能给大家带来成倍的利润。

因此,大家还是凑足了十五万,把东西买了下来。这也让苏一林相当的感激。

把东西都包好,楚琛突然注意到桌子下面还有一只纸箱,透过纸箱的缝隙,他还隐约看到里面好像放着什么东西。

见此情形,楚琛就有些好奇的问道:“苏师傅,您这只纸箱里面装着什么东西啊”

“什么纸箱”

苏一林刚开始还愣了愣,没一会,他就想起来了,说道:“哦,是这么回事,我有位朋友上个礼拜拿了两件瓷器过来,我觉得东西不错,但价钱有些贵,就想让他宽限几天,他答应了,还把东西留了下来。”

“不过,事情太不凑巧,没想到我妈前几天突然生了重病,这事就耽搁下来了,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都差点给忘了。”

听了苏一林的介绍,大家顿时起了兴趣,吴叔就问道:“苏师傅,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瓷器我们能不能看一下”

苏一林回道:“一件是金代的耀州窑青釉狮子灯,还有一件明代万历青花昙花记之郊游点化人物故事瓶”

“嗯”听到这里,楚琛就觉得有些不对。

苏一林微微一愣,连忙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楚琛皱着眉头说道:“我以前看过屠隆的昙花记的一些资料,此剧创作于万历二十六年,到万历二十九年才到寄畅园演出。万历一共才四十八年,难道这剩下的不到二十年之中,就有工匠把上面的故事绘制到瓷器上了”

听了楚琛的这番话,苏一林也不禁一愣,要知道,那时是在资讯极其不发达的明朝,一幕戏剧从开始演出到广为传播可要不少时间,更何况,一般瓷器上绘制的基本都是差不多家喻户晓的故事。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二十年已经是一段不短的时间,期间把这个故事绘制在瓷器上并没什么好奇怪的,但在明代那会,可就不一定了。

觉得事有蹊跷,苏一林连忙把纸箱打开,接着把那只青花瓶拿了出来。

此件青花瓶,为葫芦形半体壁瓶,背面平整施满釉,中有孔以供悬挂,胎质坚致厚实,釉色肥润闪青。壁体满绘,图案繁密、场景热闹,主题纹饰为昙花记中的场景,绘笔看起来拙朴老练,青花发色兰中泛紫。

第一千零八章新的线索

如果这只青花昙花记之郊游点化人物故事瓶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看,它应该是一件万历青花瓷中的精品,但东西一入眼,楚琛就可以肯定,它是件不折不扣的赝品。

其实,不光是楚琛,在场几人之中,也只有看不清东西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