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7(2/2)
书柜的对面则放着一个博古柜,上面摆放着一些瓷器或者玉摆件之类的古玩,因为楚琛平时习惯不用异能,所以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真是假。
正当楚琛准备走过去鉴赏时,却看到沃伦拿着十来本线装书籍走了过来。
把书籍都放到了房间内的办公桌上,沃伦就面带笑容的说道:“楚,麻烦你先我帮我看一下,我那边还有两样东西。”
见楚琛微笑着表示没关系,他又走回了保险箱那边。
沃伦拿来的书籍一共十二本,第一本名叫耕织图,此书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华夏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
楚琛手上这本耕织图,就是康熙时期的版本,古籍保存的相当完好,一点都没有破损,就凭这本书的品相和珍贵程度,他估计在市场上的价格应该在二十万rb左右。
除了这本耕织图之外,另外的十一本书籍则都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套类书中的一部分。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最初由陈梦雷纂集,初名古今图书汇编,于康熙四十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延锡等重新编校。
此套丛书分为历象,方与,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共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据不同情况分列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为华夏历史上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此书于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雍正六年完成,连同一部试印样本,共印成六十五部,每部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装五千零二十册。印本用两种纸张,一为开化纸印本,一为太史连纸印本。两种纸质量均属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美观大方。
沃伦的这十一本典籍,属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理学和经济两类,其中理学占八本,经济类占三本,全部都为开化纸印本,书籍的品相虽然不及刚才那本耕织图,但完整程度还是挺不错的。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在市场上和拍卖会上都有零星出现,但大部分都是太史连纸印本,开化纸印本则罕睹。而一次出现如此大量的开化纸印本且保存的又较完整的情况,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拍卖会上,楚琛还是头一次看到。
以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沃伦的这一套书籍的珍贵程度。
不过,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在市场上比上一本耕织图常见多了,而且这套丛书基数实在太大,沃伦这几本虽然也比较珍贵,但市场上的价格,就比耕织图要低一些了。以品相而言,楚琛估计这十一本书籍加起来的价值应该在十八万左右。
第七百七十三章又有发现
正在楚琛翻看这些线装书籍的时候,沃伦就拿着两只锦盒走了回来,并放到了那些书籍的旁边上。
等楚琛把十二本书籍都翻看过之后,沃伦就客气的问道:“楚,我这几本书是真的吗”
“确实都是真品。”楚琛点了点头。
沃伦听了楚琛的答复,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他又问道:“那这几本书现在能值多少钱啊”
楚琛并没有直接回答,说道:“沃伦先生,有件事情我想先说明一下。”
沃伦闻言连忙说道:“请讲。”
楚琛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次您之所以邀请我过来,是因为您想出售这些东西吧”
这种事情是明摆着的,沃伦也是很坦诚的承认了:“是的,这次我的企业出了大问题,如果再不补充到流动资金的话,两个月之内肯定倒闭,不然,我也舍不得出售这些古董。”
楚琛点头道:“沃伦先生,您的困难我也知道,但在商言商,您应该也明白,古董这类东西的报价,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价值,具体的成交价,肯定不可能件件都安这个报价来的。”
沃伦听楚琛这么说,不禁皱了皱眉头,随后就问道:“楚,那你是什么意思”
楚琛回复道:“我的意思是,具体交易的价格,咱们协商而定,比如说那只明代仿官窑葫芦瓶,我可以用之前的报价购买,但像您的那块鎏金挂表之类的东西价格就需要协商了。”
“毕竟这样的东西价值不高。市面上比较常见,虽然我能够给出市场参考价。但等我出售的时候,客人可能并不认同。我总不见得亏本卖,或者一直积压在手里吧”
沃伦也明白楚琛说的是实情,如果说像那只葫芦瓶那样的古董是有市无价,那么那只挂表就是有价无市,价格虽然高,但无人愿意用那样的价格购买,楚琛不会以市场参考价购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他和楚琛又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
于是,沃伦就同意道:“楚。你说的对,价格方面咱们就协商解决吧”
“那好,既然这样的话,东西的价钱,等最后一起算,您觉得如何”楚琛问道。
沃伦觉得楚琛的提议并不会损害他的利益,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沃伦拿过来的两样东西,都是青花瓷,其中一件为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笔筒。其形制端巧秀气,制作规整。圆筒形,玉璧底。外壁青花描绘通景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景色。
画面中有楼阁、湖面、古松、草亭。溪亭上有高士携琴访友而来。湖上画舫中,高士举杯赏月。笔触细腻,人物形象和山水布置均高逸怡人。留白处题七言绝句一首。并有署款和钤印。算是一件关于西湖山水风景的青花笔筒佳作。
可惜笔筒虽然不错,但却是民窑作品。不管是制作工艺和市场价值方面,都是不能和官窑相比的。市场价值更是不高,估计25万rb都到不了。
另外一件,则是一只青花小罐。此罐直口,圆肩,丰底,圈足,底部书青花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以圆润中锋运笔,藏锋写出,大字楷体,笔画遒劲挺拔,看起来很像是成化青花款识真迹。
成化青花器以玲珑、轻盈的小品居多,立件极少,以斗彩天字罐和青花九秋罐为成化官窑瓷器之经典名品。
此件拍品同宝岛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青花九秋罐相同,罐身丰肩敛腹,线条张弛有度,外壁青花饰九秋纹,近足处为起伏不平的坡地为衬托,两只蝴蝶在空中飞舞,为画面平添许多生机,呈现出“九秋花蝶”一派秋意盎然的景观。
其中枝叶柔美,造型俊逸,别有一番恬淡恣趣隐逸其间。青花发色纯美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