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2/2)
“无妨,乔某与刘岱素有嫌隙,这点小恩怨算不得什么。告辞了。”乔瑁不以为然地说着,和刘泽拱手而别。
管亥面有得色,道:“主公,看那袁术和刘岱的脸,就跟吃了苍蝇一样,真痛快不过主公咱们拉这么多竹简回去干嘛,烧火用吗”
刘泽几乎有抬脚去踹管亥屁股的冲动,烧火用这里面的藏书大多是孤本绝本,要搁到后世,件件都是价值连城。可是在这乱世之中,就连袁术刘岱这些有文化的人都弃之如敝履,更何况象管亥这种大字不识多少的粗人呢。刘泽叹了一声,下令将大车全部拉回军营。
贾诩也看到了,却有忧虑地道:“主公这一回合交锋让对手是抱头鼠窜,虽是畅快,但却与袁术刘岱等人结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宁犯君子,不惹小人。”
刘泽倒是呵呵一笑道:“无所谓,反正关东联军散伙在即,以后是敌是友,未尝有定论。”
贾诩眼前一亮,主公以前就曾断言黄巾必乱,诸侯必起纷争,今天他这话肯定也是有的放矢。“董卓西逃,却并未被灭,天子尚在劫难之中,讨董大业岂可半途而废袁绍其人虽无雄才大略,但国仇家恨也不应该轻弃”
刘泽摇摇头,道:“曹操兵败函谷,几乎是全军覆灭,孙坚去留也是未知之数,联军之中的主战力量就此殒落,余者庸庸碌碌,除了相互倾轧之外再无本领,分崩离析恐怕就在眼前了。”
贾诩默默地点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不知主公下一步如何打算”
刘泽淡然地道:“走一步看一步吧,静观其变。”他回身吩咐道:“传令诸营,马不离鞍,人不卸甲,全军戒备。”
越是到最后关头,越不可松懈,诸侯内哄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刘泽不得不防犯于未然。
管亥领命,自然遵令行事。
随后刘泽命令潘凤给张机安排住处,以上宾之礼待之,并派专人予以保护。
曹操收拢残兵,也在伊水边扎营,刘泽赶过去的时候,也许是人手不足,曹操的营帐还未完全立起来,满营的伤员病号,士气萎靡。曹仁和夏侯渊黑着脸指挥未受伤的兵卒扎营安寨,见刘泽过来,很是客气地施礼。
刘泽问清了曹操所在的方位,自有传令兵一路小跑地去给曹操报信。
曹操大笑着迎了上来,战袍上血迹斑斑,还未来得及更换。
“润德贤弟,还是你的马快,比我早上两个时辰回了洛阳。”
刘泽看看了曹操的营寨,道:“不知孟德兄下一步有何打算”
曹操倒没有半点颓废的情绪,朗笑一声道:“这次函谷之战,我带来的东郡子弟,尽数皆没。不过败就败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听说丹阳民风彪悍,民多尚武,我计划去丹阳再募些兵来,想打董卓,没兵可不成。”
“孟德兄虽败志不丧,真英雄本色”刘泽对曹操那是真心佩服,一般人经此一役之后早就一蹶不振了,而曹操却是坦然面对,发奋图强,打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失去了斗志,三国的第一强者果然有着王者风范。
曹操笑了笑道:“什么英雄本色,愚兄现在可真如丧家之犬一般了。”
第253章孙坚离去
这时,下面的人过来禀报:“孙坚孙文台与袁车骑闹了起来,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得众诸侯劝勉才各自退兵。孙文台愤然拨营而去,欲回江东,现已至伊水桥。”
就在昨日曹操和刘泽在函谷与董军激战之际,孙坚率军在洛阳宫室废墟上打扫整理,有手下的军士发现一口井中的五色毫光隐现,报于孙坚。孙坚唤过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发现了一具妇人的尸体,旁有一匣,打开一看,乃是一方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面刻着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程普见识广博,告诉孙坚,这个玉玺正是传国玉玺。面对这镇国之宝,孙坚在这一刻产生了贪念,要不说旷野拾巨金,密室遇艳妇,是人品格的试金石,孙坚显然没有跨过心理的这道坎,在程普、韩当、黄盖等部下的怂勇下,孙坚决意将玉玺藏匿,开始做起他位登九五的梦来,严令手下军士不得泄露,准备回江东图谋大事。
但事情千算万算,却也漏算的时候。孙坚的军中,有一士卒是汝南人,乃是袁绍的同乡,本来就有投靠袁绍的打算,此番事件之后,认为他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连夜悄悄地溜出了营地,禀报了袁绍。其实这也是孙坚心慈手软,如此重宝,他都起了贪心,更何况其他人,要不历代建皇陵的工匠士卒,皇陵建成之日便是他们丧命之时。孙坚若是心狠手辣的话。将当时在场的全部兵卒坑杀,自然也没有这个祸患。但平时孙坚体恤部下,爱兵如子,根本就没想到要杀人灭口,留下了天大的祸害。
结果自然是孙坚与袁绍对峙于大帐,袁绍要孙坚交出传国玉玺,孙坚矢口否认,最后搞到了剑拨弩张的地步,众诸侯苦苦相劝,才算没有动起手来。
反正事情已经闹大了。孙坚干脆拨营起寨准备回江东了。而袁绍又岂肯善罢甘休。秘密地差心腹之人连夜赶往荆州,教荆州刺史刘表半路截杀。
曹操和刘泽得到消息,出营视之,见孙坚引一军开拨过来。拱手道:“文台为何不告而别”
孙坚素于曹操、刘泽相善。乃下马道:“是孟德、润德二位贤弟。袁绍欺人太甚我军中有一小校。由于违反军纪被我责罚,故而逃到袁绍处诬陷我私藏传国玉玺。袁绍身为盟主,不详查事端。反而听信一面之辞,大营之中,于我发难。我孙坚何等样人,岂可贪图宝物而失了信义二字当场我便立下重誓,如果私藏玉玺,异日必万箭穿身而死可袁绍只听信小人信口雌黄之言,苦苦相逼,我一怒之下,拨剑相对,得众人相劝才算罢手。既然袁绍不相容,孙某也就只能不告而别了,这天下之大,岂是他袁绍一手能遮了的”
虽然孙坚信誓旦旦,但曹操又岂是他轻易能瞒得了的,毕竟此事疑点重重,不是单凭孙坚发个毒誓就能澄清的。但曹操却面上不动声色地道:“文台不必心急,也不必这么急着离去,待会儿可随我去本初那里理论,是非曲直,自有公断,曹某就算拼了性命也要还文台一个清白。”
孙坚面露迟疑之色,摇头道:“孟德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坚早已寒心,坚与董卓,素无仇怨,只因为国家社稷,才甘冒刀矢之险讨贼兴汉。他袁家本与董卓有着灭门之祸,却不思复仇,高垒不战,包藏祸心,前者袁术克扣粮饷,陷我军于绝境,为徐荣所败,今番袁绍听信小人谗言,苦苦相逼,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去意已决,孟德就不必再劝了。”
刘泽心里明白,孙坚此番得了玉玺,犹如困龙思归海,这洛阳肯定是留他不住了,也就不再相劝,拱手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文台兄去意已定,我们也就不好相劝了,青山不改,还望我们能有相会之日。”
孙坚回礼道:“多谢润德贤弟,后会有期。”
曹操本来还想再劝一番,但刘泽都如是说了,他也只好放弃,叹道:“联军少了文台这样的悍将,如失一臂,这讨董大业必将难以为继。既然文台去意不改,操在营中略备薄酒,为文台及诸将饯行。”
孙坚婉言相谢:“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