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公子风流 > 分节阅读 124

分节阅读 124(2/2)

目录

朱棣狠狠用手指节磕了磕御案,脸色骤冷:“这样的故事一向不少,朕还听说,坊间近来对这样的故事津津乐道,甚至有些文武大臣,私底下也拿这典故出来,既然大家都喜欢说,那么朕今日就当着大家的面来说说吧。”

许多人吓得脸都变了。

宁王朱权和谷王朱橞倒是显得有点儿无动于衷,仿佛这些事,和他们没干系。至于李景隆,就没有这样的镇定了,他把头深深埋下,眼睛不敢直视。

朱棣又慢悠悠的道:“今日宫中起火,既然起火,就必定有人纵火,但凡是涉及到起火,总是逃不开天灾四字,朕现在想问的是,这是天灾呢,亦是”

朱棣叹口气,才继续道:“人心隔着肚皮啊,不过无妨,朕不怕,几句流言就撼动得了朕几个跳梁小丑纵火,能奈朕何现如今,这些阖庐,真是越来越不长进。言论是杀不了人的,朕的刀才能杀人,几句无关痛痒的流言也能杀人吗朕就在这里,那就试试看。”

朱棣说到这里,就没有再说话。

殿中陷入沉默,所有人都不敢站起来,大家都低垂着头,当着朱棣的面,连呼吸都不敢明目张胆。

朱棣挎坐着,一动不动。

一个时辰之后,有太监小心翼翼的提着袍子进来,低声道:“陛下,郝府那边,酒宴已经开始。”

朱棣微笑:“是吗”挥挥手,那太监退到了一边。

只是这一个时辰,对所有人都是煎熬,一些年纪大的官员已有些吃不消了。

朱棣却是若无其事,眯着眼,靠在椅上打盹。

天色已是渐渐暗淡,太监们鱼贯而入,点起了烛火。

又过了半个时辰,鼓声传出,这是宫门落钥的时辰,可是朱棣依然没有动。

如此一来,许多人开始心乱如麻了,为何不放人出宫,陛下这是想做什么

一炷香之后,郑和入殿禀告:“陛下,宫门已经上钥。尚膳监那儿有个宦官形迹可疑,已经拿住。”

朱棣颌首点头。

郑和又道:“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已奉旨拿住了金川门守备张先,此时已投入诏狱,严刑拷打。”

朱棣冷漠的道:“一个贱骨头,不必问了,直接打死喂狗,捉拿他的家人,一个都不要遗漏,三族之内不必有活口,统统杀光殆尽,朕不要他的口供,也不稀罕他招认什么,牵连出什么党羽。”

郑和道:“奴婢遵旨。”匆匆的去了。

殿中的大臣顿时哗然,朱橞的脸色已如死灰,张先是他的心腹,是他从宣府带来的左膀右臂,自己的密谋,张先是知道的,想不到朱棣此时已经动手。更可怕的是,朱棣居然连口供都不问,直接动手杀人,这是做什么放过自己不,断无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这个皇兄压根就不在乎这些,他只想杀人,根本就不在乎罪责。

丧心病狂朱橞的心里冒出了这么个念想。

冲击历史月票榜了,太不给力,这是逼着老虎三更的节奏啊,好罢,没法子了,明天老虎三更,虽然养病途中,坐在电脑面前焦虑不安,总是集中不起精神,每码一章都比平时多一倍多的时间,不过为了拉月票,只好三更了,明天三更,大家有月票的可以先投,历史月票榜怎么可能没有公子风,流的一席之地。

第二百零八章:东窗事发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每一秒都很漫长,呼吸之间,足以让人转过无数的念头。

东窗事发了。

心怀鬼胎的人此时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里。

无论是宁王朱权还是谷王朱橞,此刻都意识到了事态严重,他们显然没有预料到,与他们的皇兄相比,自己简直就是废物。

可怕的沉默吞噬着朱权,他不安地看着殿外窗外透出来的人影,夜色之下,宛如隐藏了千军万马,无数刀斧手已经待命。

朱棣手捧经卷,阖目看书。

御案上的茶盏已经凉了,冉冉灯影之下,朱棣的脸说不出的从容。

有人快步进来,来的乃是太监脱脱,脱脱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陛下,泰宁卫千户突兀良图谋不轨,夜间妄图擅自调兵离开驻地,东窗事发,已被卫中其他几位千户制止,突兀良得知大势已去,已经畏罪自刎而亡。”

朱棣放下经卷,举重若轻地问:“突兀了是哪个部族的人”

“特特林部。”

朱棣叹口气道:“可惜啊,特特林好歹也有一千多口人,朕记得部族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很忠厚,最善养马,在泰宁卫里也是善战出了名的,传旨下去,突兀良,弃尸荒野特特林部的男人统统处死,不必留有活口,女人和孩子充入其他各部为奴,遴选该部十个孩子,阉割入宫听用。朕赐予该部的所有田庄以及关外所有划分给该部的草场,统统赏给其他各部。”

“遵旨。”脱脱没有任何表情,宛如木偶一般,磕了个头,匆匆而去。

殿中的肃杀之气已经弥漫开来,许多人也意识到东窗事发了。宁王脸色铁青,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崩溃,再也装不出任何镇定。朱橞咬着牙关,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完了。

其他几个牵涉此事的公侯,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陛下的种种手段,恐怖到了极点,这种冷酷无情的手段使人内心深处生出巨大的恐惧。

李景隆的脸色已是苍白如纸,本质上他就是个废物,而废物往往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了不起,也正因为这般废物似的野心膨胀,才让他铤而走险,而现在,他后悔了。后悔莫及。

他感觉自己的身子如筛糠一样的在抖动,抖动得很是厉害。双膝之间。一股腥黄的液体不自禁的流淌出来,引得身边的几个大臣侧目。

脸色铁青的他突然哇的一声滔滔大哭,这样的气氛之下,原本落针可闻,安静得不像话,可是突然传出这滔滔大哭之声。便如夜半三更听闻到婴儿夜啼,使这漫长的夜晚更添几分恐怖。

朱棣的目光如刀子一样落在了李景隆的身上,这眼神一如既往的犀利,使人不敢直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