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农业中华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2/2)

目录

因为没办法不发现他,因为他有一米七八的个头,在普遍不是很高的学员当中,算是大个头了。这就是毛石山。

毛石山本来想考政治系,没想到,政治系有大量西方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思想的题目。中国古代没问题,但是西方思想他就接触不多,所以没能考上。

于是他跑到了军事指挥系,一方面他很感兴趣的,加上他对绕着沙洋跑一圈不感到有什么困难。所以就报考了,考官是一个很年轻的军人,一看他的个头,就让他过了第一关。跑步是第二关,自然也过了。笔试时大多数都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他很轻松地就过了。看地图,数学,对他来说难一点,但是都是比较高分过的。最关键是,军事指挥学院不靠外语。

所以毛石山以很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新民大学的军事指挥系。

张春的讲课内容严格来说不能说是军事内容,但是张春开篇明义就说军事只是政治经济的延伸,军事是为了政治经济服务的。这个理论非常对毛石山的胃口。

张春主要讲军队与老百姓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军队的服务对象除了国家,就是人民,没有其它人。军人在执行任务时执行是国家的使命,在平时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唯一的标准。老百姓是养育军队,培育军队的摇篮。军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命令的基础应该是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违反这两点,军人有权不执行这个命令。

然后张春又讲了如何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因为这是一个指挥员判断指挥的基础。讲战场上整体的胜利与局部的失败,讲牺牲是军人最必须的品质。

讲战争系统论,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要包含军人的牺牲,还要包含人民的奉献。很多时候,人民的奉献比军人的牺牲更加伟大。战争是人民的,其次才是军人的。战争本身就是国家的损失,军人要做的就是减少这个损失,尽可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所有这些都是结合第四军历次战役的战争准备、战争经过、战争结果来讲的,生动明晰。并总结了第四军为什么会很迅速地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人民提供了军队强大的军事装备,充足的物资,数万人的运输大军,才支撑起了几千人的攻击。而第四军用最科学,最迅速,最严密的军事行动,使战争在最短的时间结束,没有给管辖区的老百姓经济带来太大的扰动,老百姓经济不仅不衰退,反而有所促进。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毛石山听得心旷神怡,因为这些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但是又仿佛就是心里想说出来的话语。

下课后,张春把他留了下来。

问了他的情况。原来蔡元培把杨昌济请来文科学院当哲学教授,以接替自己在哲学、伦理学上的教学任务,他这个校长已经很少有时间讲课了。而杨昌济就把刚刚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毛石山、蔡和森给带来了。毛石山是他新取的别名,因为他的小名曾经叫石三伢子。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毛石山与杨开慧

杨昌济早就听说考上新民研究院很难,没想到只有毛石山考上了新民军事学院。蔡和森到干部学院去了,同时去的还有向警予。干部学院不在新民学院里,是设在新民镇原政府大院的一个干部速成班改建而成,学制两年,主要为培养基层干部,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厂矿实习。考上干部学院也是很难的,因为它高于在沙洋的大学。但是军事学院的待遇与研究所一个待遇,明显要高一等。而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则去了音乐学院。

“杨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人,有时间我会拜会杨先生。润之的事情我听说过一些。长沙解围,不仅靠胆量,还需要对形势有准确的分析。我倒是想问问,你是要做一个战术指挥员,亲临沙场。还是想做一个战略指挥员,统筹整个战争第一个能够当连长,团长,师长甚至军长元帅。但是第二个只能当参谋、参谋长,甚至在特殊时刻还要到地方担任支持前方的工作。”

毛石山想了想说:“我的理想是富国强兵,您今天说了,老百姓才是养育军队的基础,更加重要,所以我愿意当一个小参谋。”

张春笑了:“那好,你跟我去参谋部报到,一边实习一边进修课程。小参谋不好当,战争的胜败就在你手中。而且参谋部的参谋需要到部队一线和农村工厂去了解情况,很艰苦。”

毛石山笑道:“不了解情况,也打不了胜仗。这个我了解。”

毛石山有些男生女相,相貌出众,他最大的特点是他的眼睛。聪慧、沉稳中带着飞扬的激情,有着天生的领袖气质。

毛石山对张春夫妇的印象是睿智,平易近人。在学校时他就读过很多张春的文章,并且自己下乡去一一印证。他只是没想到这个鼎鼎大名的考察专家这么年轻而已。虽然整个讲课过程中,丽质只是站在讲台的一角,帮张春拿各种资料和图表。但是这里可没人小看这位张夫人。这位笑眯眯的张夫人可是新民学院女生们的偶像,传说宁可得罪张大人。也不能得罪张夫人,不然下场会很惨。

张春和丽质跟着毛石山到了杨昌济的住所。这是一栋新建的教授楼,学校最早的教职楼随着这几年教职工的增多。成了办公楼。

新建的除了教授楼以外,还有教职楼,博士楼。七层的楼房非常漂亮,是吴咏恩的得意之作。

杨昌济居住的是教授楼。五室三厅的大房子。没办法,现在这个时代的家庭都很大,就这样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在学生宿舍楼里居住。

不过这几年稍微好了一点,因为只要到了新民大学的家庭,优生优育的思想再深入,妇女们和男人一样工作,大家都忙,都不想要孩子。所以出生率很快降低。梁启超,蔡元培这些年纪大的人。还主动去做了绝育手术。而且都搬进了楼房,而没有住单独的院子。这是基于张春节约土地资源的思想。

开门的是十七岁的杨开慧,秀丽,文静,见到张春夫妇和毛石山也不惊讶,只是笑笑,把个人让进屋子。毛石山的眼睛一直跟着杨开慧转,发觉张春在注意他时,坦然地笑笑,没有掩饰自己对杨开慧有好感的样子。

很快,蔡和森,向警予和蔡畅就来了。杨昌济对这几个学生非常看重,能有机会介绍给张春,自然不会放过。

张春,在学生们眼睛中,那是一个传奇得如神仙一样的人物。张春是去过干部学院的。不过蔡和森没那么突出,倒是向警予还是有些印象,这个女孩子长得很“大气”,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个“女汉子”,还是很漂亮的女汉子。只是向警予的相貌没有毛石山这么醒目而已。

蔡和森则是很开朗,笑起来哈哈地,属于阳光少年。

蔡和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