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分节阅读 110

分节阅读 110(2/2)

目录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赵孝锡,清楚今天宋朝与西夏,将再无战事之余。立刻发动了那些,让三国陷入口水仗跟冲突加剧的冒杀。

几支由武卫镖师假扮的各国骑兵,在三国接壤的边境地带,挑了几个小部落进行袭杀。将三国边民骑兵的怒火点燃,开始渐渐引来全边境的军事对峙。

等到吐蕃跟辽国,得知西夏铁鹞子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也很快发动了一轮轮骑兵叩关。希望在这个时候,从西夏身上捞一些好处。

至于师出无名,赵孝锡派出的袭击骑兵镖师,早就把借口替两国想好。打着替本国牧民报仇雪恨的借口,西夏与两国接壤的地方,战事的规模也一点点扩大。

相比最应该此刻落井下石的宋朝,反倒没什么举动。这让李乾顺看出,宋朝似乎并不想太过逼迫他们的希望,在和谈的时候让步自然更大一些。

能够少一方的压力,西夏也能从宋夏边境撤军,增援到其它与两国接壤的地区。如果三国这个时候形成合围,那西夏真可谓雪上加霜了。

其实在得知西夏与辽国、吐蕃发生边境冲突时,宋朝也有不少文武大臣觉得,可以反攻一下西夏。怎么着也要扩大一下彊土,涨涨宋朝的威风。

可有了赵孝锡的利害分析,赵煦却选择了与西夏合谈。原因很简单,宋朝此刻需要休养生息。他们真正的敌人不是西夏,而是占据燕云十六州的辽国。

甚至在赵孝锡的密折之中,他还提出一个,令赵煦觉得非常不好思议的条件。就是化干戈为玉帛,卖给西夏一些急需的粮食跟武器,换取西夏不缺的战马。

这种买卖,如果是以前西夏肯定不同意但现在,有他们选择的余地吗

第一百六十九章骑兵大布局

近几年来,一直将宋朝视为掳掠对象的西夏。从国主到臣子只怕都不会想到,他们今年会遭遇如此的惨败。丢失了近两万精锐骑兵不说,还让铁鹞子军几乎全军覆没。

尽管他们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摆在眼前的现实告诉他们,宋朝已然在不知不觉前,组建了一支实力强悍的骑兵部队。因为赫连铁树的狂妄自负,终于令西夏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明白局势非常严峻的西夏国主,心中虽然恨不得立刻跟宋朝决一死战。可他非常清楚,这仗不能打。一旦打起来,西夏将彻底被宋、辽、蕃三国吞并。

接受朝中几位汉人大臣的建议,西夏国主在打落牙往肚子咽之后。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前往大宋,希望能和平解决边境发生的冲突。

那怕付出一些代价,也要阻止宋朝进攻西夏。不然,今年这个冬天,西夏的日子将非常难过。忍了这么多年的西夏,也不在意再多忍耐几年。谁叫他们是失败的一方呢

接待西夏使团的事情,有朝廷那些老夫人负责,赵孝锡这个促成此次西夏乞和的钦差大臣。要做的事情,就是向西夏方面施加压力。

除此之外,骑兵大军转而开始沿着吐蕃边境一线,拿那些小股吐蕃骑兵练手之余。在宋、夏、蕃三国边境地区,西夏跟吐蕃的边境,似乎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吐蕃国居住在边境的两个小部落,受到了不明身份的骑兵夜袭。从这些骑兵逃跑的方向,他们是进入了西夏国内进行躲避。

同样的事情在西夏边境也上演,而主导这件事情的。却是穿着吐蕃骑兵服装,光明正大白天袭击西夏游牧部落的骑兵队。

尽管那些吐蕃骑兵。被部落的骑兵队追着打跑。可他们造成的损失,令两个部落过冬的粮食,几乎全部烧了个干净。没了粮食,他们这个冬天怎么过呢

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都喜欢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道理。为了部落能够生存下去。也为了找吐蕃人报仇。

这些部落骑兵,才不管上面国主怎么想,毅然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越过边境杀入吐蕃境内,烧杀抢掠一番。为何不去宋朝,原因很简单那里有大批骑兵巡逻。

以至于以往跟两国接壤的西宁州,除了前期受到一些损失外,今年却格外的安静。往年三天两头,能看到狼烟四起的场面,今年却成了稀罕事。

这种由两国游放民族。自己组织的报复行动。最终还是令吐蕃跟西夏方面,不得不派出正规军进行对决。这样一来,两国的边境冲突,自然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相同的事情,在辽国与西夏接壤的区域同样上演。相比吐蕃跟西夏接壤的地方,大家各有死伤不同。夏辽边境死的人,更多都是西夏这边的游牧部落。

先前一直压制着不轻易出兵的西夏,随着被灭杀的游牧部落增多。幸存者也直言不讳。就是辽国的骑兵所犯下的罪孽时,为了稳定边境形势。他们也不得不派兵围剿。

原本零散骑兵对决的形式,随着战事不断的漫延,最终辽国方面的大军也开始出动。为了保证国土不失,西夏方面也只能拼命阻击。

面对这种两方边境不稳,一方边境大战还随时可能暴发。对宋朝在这个时候,提出的大批损失赔偿。西夏方面也只能咬牙认了。

等到他们使团听到宋朝负责谈判的大臣,表示为了巩固这次合谈,宋朝私下可以跟西夏做些生意时。西夏人也以为自己是不是幻听了

可看到宋朝负责谈判的大臣,明确告诉和谈签定,那两国又是友好邻邦。现在邻邦有难。做为邻居自然应该帮一把。也没什么太过稀奇的

只是购买这些西夏急需物资,宋朝方面提出不要钱,就要西夏几乎每个部落都能多出来的战马。以正常的价格,用战马换取宋朝的物资。

这些物资有粮食,还有宋朝提供的一些制式兵器,都是西夏方面目前急需的。价格方面还很优惠,让西夏国主真的犹豫了起来。

出售优质战马给宋朝,会不会养虎为患真的未尝可知。只是眼下的情形,辽国咄咄逼人,吐蕃又步步紧逼。若是不安抚好宋朝,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加入落井下石的行例呢

面对这种不可预知的情况,西夏方面最终答应了一笔五千匹战马的生意。这些战马全部被河东路的边军接收之后,不到半月时间就拉起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

而相同的,西夏方面在有了粮草跟武器的配给之后,边境的部队军心一下大振。与入侵的辽国铁骑,也展开了势均力敌的战斗。

随着朝廷负责收集的情报部门,将这种越打越大的战事汇报给朝廷。得知先前一直在河东、河北两路活动的辽军,似乎也全部撤回了辽国。

当初不同意这桩生意的大臣,也终于明白这种坐山观虎斗的感觉。即解了本朝边境的危机,又挑动三个番邦之国进行内头。谁得利,一想便知

这种战事持续到,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