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2/2)
当然,他绝不会想到,数年之后的辽阳镇会膨胀到何等地步
梅国桢与王政和三日之后,才抵达了辽阳。
两人都是文官,都是坐的四人抬的大轿,轿夫分两班,来回轮换,换人不停轿,就算如此,晃晃悠悠的轿子速度也快不起来,二百余里地走了三天半,第四天过了大半天,这才看到肃清门的城门和高耸的城楼。
城门处也是站了不少迎接的人,本地的官绅和分巡道衙门的官吏佐属,当然还有林绍勇和林绍廷兄弟所领的一群武官。
“王大人,总算把你盼回来了。”
林绍勇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说这样的话,可现在说的时候,他连眼圈都红了。
真是没想到,林家也有这样的一天,在场不少人都唏嘘了。
也有不少人腹诽,林家这样子绝对是活该辽阳都司不比内地,内地的都指挥屁也不顶了,辽阳都司可是有不少实权的,别的不说,遍及辽阳各地各卫所,煮盐和炒铁百户,还有驿站,急递铺,这都是都司衙门直领,如果林绍勇能将银子用在正途上,又何止才这么一点兵马可用,他手头有两三千骑兵,岂能被人挤兑成现在这副模样
“辽阳之事,学生已经尽知。”王政和正气凛然的道:“一定要彻查清楚。”
“这位是新来的巡按大人”
林绍勇又转向梅国桢,长揖行礼。在场的人,也是赶紧躬下身去。
巡按虽然只是七品,权力却比正四品的按察副使大的多了,王政和抢先一步上前说话,实在是有些无礼在先。
梅国桢淡淡一笑,与林绍勇等人敷衍了几句,直接便上轿离开了。
他这才是巡按应有的态度,旁人也不以为意,林绍勇派人拉住梅国桢的随员,要给巡按安排公馆住处,那个家人直接便拒绝,只道:“我们大人住在城驿,不劳林大人操心了。”
碰了这么一个钉子,林绍勇才觉得巡按有些难搞,不过想一想又是心中笃定,自己家死了一个千户,还有那么多家丁,这总是实情,只要巡按秉公办事就行,如果不秉公,反正他又不能一手遮天。
梅国桢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他不知道惟功这事到底是怎么做的局,虽知事情肯定不简单,但没有联络上之前,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在城驿离城门不远,有四五十间屋子,进了大门,驿丞看到仪仗,吓的屁滚尿流,立刻将正院腾了出来,再叫人打扫,预备酒饭,这会子驿馆门前张用诚已经赶了来。
“用诚,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来话长不过不必太放在心上,大人安排的很巧妙。”
“嗯,少国公做事我放心,今日晚间,请将稿底送来。”
张用诚过来,没有避人耳目,说明此事肯定有诡异之处,既然如此,也肯定有早就写好的折稿稿底,梅国桢只要自己抄录一份,然后拿出上奏就可以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暗斗
“眼前的事情只是小事。”张用诚道:“底下的事,收整营房,扩建,收地,在城外建立庄园,改善军户的生活,扩大商贸,一桩桩做起来,那才是真难。”
“光是听听,少国公的展布就已经够骇人了。”
梅国桢之所以成为张党一员,惟功的势力和金钱当然有其原因在,小官依附勋贵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清流,容易坏名声。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眼中的大明已经污浊不堪,哪怕是张居正这样的强人也没做出改变根本的事情来,他与惟功结交的过程,就是一直不停的听着惟功在指点江山,梅国桢心里一直也真的很好奇,这位少国公,现在的统兵大帅,心里的新大明到底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大明,已经号称中兴,国富兵强,政治相对也算清明,而张惟功眼里的新大明,又能变成什么模样
还真是期待啊
辽阳镇围攻林绍忠府邸,当场打死一名千户和近四十名家丁,这是泼天大事,没隔几日,王政和与周永泰等的奏折就拜发了上去,接着自然是梅国桢的,一时间辽东各条驿条上马匹奔腾往还,好生热闹。
在山海关到宁前的道路上,因着路只有一条,算是关外最热闹的一条大道,不论是往辽西还是辽东,或是辽南,总归要从这一条道上再寻分岔的路,来往的军民人等是这一条道路上为最多。
孙承宗带着一个孙氏宗族里头的小伙子,算是他的小厮,自他中了秀才之后有三十亩的免役田,还可以优免四个成年男丁,免征徭役,这个小子就是他二叔公家的大伯父家的四小子,当然也算是孙承宗的堂弟,二叔公家有十亩地挂在孙承宗名下,还有一个丁口也挂在孙承宗户下,这个小子自然就算是二叔公家出的人,跟着孙承宗做些杂事,将来要是孙承宗继续高发成了举人,二叔公家占的便宜当然更大。
若是以前,孙承宗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读书考试虽然有平天下的抱负,但叫家人跟着过好日子也不为过,不过在京城与张惟功交往一段时间,两人经常长谈,惟功将张居正的种种政策掰开了同他讲,将读书人只占便宜,不肯为国出力,商人地位低贱,虽然有钱,商税又偏生很低,而且收法不对,中小商人在税卡和牙行面前要出血,和买政策更叫不少小商人破产破家,而大商人富可敌国,却是一毛不拔,商人和士绅都不肯为国出力,加上武人地位低贱,国家如果赋税充足养着强大的军队还好,万一出现大规模的灾荒,或是有外敌,需要长期用兵的话,财政支撑不下来,士绅和商人更加离心,勋贵和大臣忠诚度下降,国家就离完蛋不远了。
这些道理,惟功经常在孙承宗和核心圈的几个青年官员面前讲解,深入浅入,叫人一听就明白。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年纪大些,利益当头时,纵明白道理也是多半没有节操可言了,孙承宗这样的热血青年却是十分好忽悠,反正孙家也就是普通的殷实农户,要是江南的大士绅家族,你说破大天也没有用。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立场,多半是没错的
现在热血孙青年已经下定决心要跟着张少国公做一番大事业出来,至于将来的优免丁口和田亩,孙青年决定只拿自己应得的,也就是说最多优免到三十人为止就可以了。惟功也从不劝人学海瑞海刚峰,为国为民当然是好的,但弄的自己奉养不起老母,吃不起猪肉,那还真的不要当官了,不如去杀猪。
在距离宁远中所左三十里左右的连山驿,孙承宗带着孙小四住进了驿站旁边的一座骡马大店里头。
要是几年前,凭着孙承宗和国公府的交往,还有几家官员家居住的经历,求一个兵部勘合,沿途住免费的驿站是小事一桩,连山驿虽不是要驿,但也是中驿,有二三十个驿丁,四十匹马,客房有四五十间之多,居住下来,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