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5(2/2)
在二人中间,歌伶没心没肺,呆在苏家的内宅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程仪心中有鬼,尤其是在苏昊成婚之后,心里想的事情更多。韩、陆两位对于这位闺蜜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没事就轮流向苏昊吹枕头风,劝夫君择日把程仪也一并收了。苏昊以大战在即,不便多生事端为由,把这事先给搁下来。
宁夏城里的各种军事准备持续了几个月时间,草原上的鞑靼部落自然不可能无知无觉。他们虽然不知道明军已经着手在对草原进行各种侦察活动,但还是加强了对边墙沿线的巡逻,防备明军突然出兵。
哱拜带着几千兵马匆匆逃出大明,来到草原。他可不想投奔哪个大部落首领,给别人当下属。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大首领敢于收容他,因为以哱拜手上的实力,留在谁的手下都是一个隐患。
哱拜率部回到了自己原来所属的部落,干净利索地把部落首领和他的亲兵诛杀殆尽,自己担任了部落首领,令部落中的牧民臣服于自己。像这种大势力兼并小势力的事情,在草原上是司空见惯的,牧民们没有反抗,直接就承认了哱拜对他们的领导。
哱拜部落位于贺兰山的西面,与宁夏镇隔着一片连绵的群山。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以贺兰山为屏障,阻挡西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贺兰山就成了中原与鞑靼部落之间的分界线。
逃回草原上的哱拜,自然不会忽略打探宁夏卫的消息。他在逃走之前,在宁夏卫留下了不少眼线,这些眼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宁夏卫的情报送到草原上来,供哱拜参考。从这些情报中,哱拜知道了萧如熏请求出兵草原追剿自己的事情,也知道了大批商人从中原涌到边关来的消息。
“这萧如熏是得了失心疯了,竟然敢跑到我们草原上来打仗”哱拜的儿子哱承恩翻看着眼线送来的情报,不以为然地对父亲说道。
“承恩,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萧如熏。当然为父在宁夏卫的时候,和他打过交道,这个人可绝对不是莽撞之人啊。”哱拜警告道。
“怎么,父亲,您觉得萧如熏真的有胆量追到草原上来”哱承恩问道。
哱拜道:“线人送来的情报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明军现在厉兵秣马,正是要出兵的样子。朝廷那边的消息,也已经被证实了。”
哱承恩摇头道:“我是说,他难道不是做个样子给朝廷看,以求封赏吗他怎么会有胆量到草原上与我等作战,他不知道这草原是我们鞑靼人的天下吗”
哱拜道:“以我对萧如熏的了解,他有没有这个胆量,取决于他有没有这个能耐。如果他有必胜的把握,他是一定会这样做的。当年他也不是没有出过边墙与我们鞑靼人打仗,只是没敢走得太远罢了。”
“过去他不敢走得太远,现在为什么又敢了呢”哱承恩道。
哱拜瞪了哱承恩一眼,说道:“承恩,你也是当大将的人,时过境迁的道理也不懂吗你想想看,为什么我们会守不住宁夏城,这中间起了什么变化”
“您是说明军的火器”哱承恩终于想起来了,那足以轰塌城墙的火炮,给所有的哱拜叛军将领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至今仍时时会出现在他们的梦魇之中。
哱拜道:“以为父的猜想,萧如熏定然是和那个叫苏昊的小家伙狼狈为奸,准备用火器来对付我们。当初他们就是这样联手,在平虏城下打败了著力兔。如今,他们是想故伎重演,拿老夫开刀呢。”
“可这不一样啊。”哱承恩道,“著力兔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为客军,萧如熏为主军,他中了萧如熏的道道。一旦到了草原上,四处茫无边际,明军的火器再犀利,只要我们策马驰骋,他就奈何不得我们,只有照我们划下的道道来打仗。我们又怕他们何来”
“轻敌必败。”哱拜说道,“咱们绝对不能低估萧如熏的能耐,承恩,你和文秀二人,还是抓紧时间整饬兵马,准备迎接明军的进犯。”
第371章翻越贺兰山
尽管有了来自于朝廷的支持,以及各家商人提供的大量军费,萧如熏并没有急于出战。宁夏卫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士卒死伤很多。一些曾被裹胁进叛军的士卒虽然已经归顺,但要让他们与自己做到同心同德,还需要一些时间。此外,勘舆营在宁夏之役中火器的消耗很大,这也是需要花时间来补充的。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出兵的事情不能着急,只能待机而动。
在这段时间里,萧如熏当然也没闲着,他不断地进行战备动员,不时集中兵马沿着边墙转悠一圈,有时还打开关门,让队伍到边墙外面去进行短暂的军事演习。
明军的所有这些活动,都被草原上的各部落看在眼里,其中尤其是哱拜部和著力兔部,对此事更为敏感。明军最初几次出边墙的时候,这两个部落都进入了战备状态,准备迎接明军的挑衅。让他们觉得意外的是,明军每次轰轰烈烈地开出边墙,却只在边墙外十几里的地方打转,根本没有深入草原的意思,著力兔和哱拜折腾一通,最终证明是浪费了表情。
著力兔和哱拜都是有经验的大将,当然明白萧如熏此举其实是疲敌之计,也就是用反复的试探,让对方懈怠,最后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但是,明白归明白,谁也架不住萧如熏这样一轮一轮地逗着玩。到九月份的时候,鞑靼人虽然听说明军又出边墙,却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明军如往常一样。开到边墙外十几里的地方进行了一天的演习,然后就撤回关内。著力兔和哱拜都派出了游骑斥候在明军的演习地点外进行观察。监督明军的动向。不过,这些斥候都没有发现,在演习队伍中,有一支规模不大的步兵队伍,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离开了大队,向西边的大山开去。
这是一支以勘舆营的火枪兵为主,加上部分宁夏卫士兵组成的先遣部队,带队的主将是勘舆营的中军邓奎。副将则是熊民仰和宁夏卫的胡自信。在平叛取得胜利之后,胡自信就从一名百户被提升成了千总,成为萧如熏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茫茫草原上,四五百人的一支队伍,实在是很不起眼。即便如此,先遣队还是走得小心翼翼,尽量地避开可能遇到鞑靼人的路线。在队伍的前后和两侧。有十几名负责了望的士兵,他们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风吹草动,一旦发现有人活动的迹象,便通知大队人马就地隐蔽,直到警报解除,才继续前行。
经过三天的行军。队伍来到了贺兰山的东麓,从一个人迹罕至的垭口进入了山区,然后便顺着洪水冲刷出来的山沟向着大山深处行进。
一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至于连人类活动过的痕迹都很难看到。他们走过的地方。根本就不能称为路,到处都是凌乱的巨石。四面都是奇形怪状的山崖,很多时候,队伍只能贴着陡崖深涧的边缘艰难行进。在有些地方,实在找不出可走的路了,士兵们只能搭绳梯从近乎垂直的悬崖攀上去,然后继续前进。
“这都是什么鬼地方,走了这么多天,还在山里打转”邓奎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嘟嘟囔囔地抱怨着。他好歹也是曾在云南山区里打过仗的,但对于走这样的山路,还是觉得烦闷不已。
“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