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江红之崛起 > 分节阅读 681

分节阅读 681(2/2)

目录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汪精卫已经无力阻止了,亦不可能去阻止什么,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个人的利益。

从那一年,做出选择之后,他就成员调查局的一名线人,和调查局签署了一份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的“合同”,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经他的手送入监狱的、被流放的故人有多少他已经数不清了,但是他却清楚的知道一点,至少,他的那些行为,确彼他个人的安全,而且也正像调查局当年所承诺的那样,绝不会损害到他的个人声誉,甚至于,在那些事件的过程中,他不仅没有被怀疑,反而因为“仗义执言”进一步与那些友人拉近了关系。

尽管早已经习惯了,甚至麻木了,可是现在,想到自己又一次把梁启超“架到”了火架上,汪精卫的心下还是流露出些许不忍,毕竟哎

喟然一声长叹之后,汪精卫继续拿起笔书写着他的著作,现在,他不仅是立宪民主党的秘书长,同样也是温和共和派的代表,所以,他经常著写一些名著,以去影响一些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一些人。

作为一名知名的共和问题专家,总会有一些人联系他,当那些人主动与其联系的时候,在调查局的档案室中,自然的会多出一份档案,对于,汪精卫从不曾怀疑过,这是一种利益上的交换,用牺牲他人的方式,换取个人的安全。

或许,这很残忍,但政治从来都是如此的无情

“俄罗斯革命,其本质”

在奋笔疾书的时候,汪精卫不断在笔下攻击着俄罗斯革命中的那些人的表现,同时丑化那些人,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必须要用自己的文字,使得国民相信,革命,革命的结果是毁灭性的,是灾难性的。

而这则是他的另一项使命,当然,对于党内的同志们,他有着自己的一番解释,他的解释非常充分“中国不需要暴民政治”,而现在,他所要写的文章却是要把社会保险和革命联系在一起,准确的来说,固然,这个任务是调查局给予他的任务,同样的通过文章游说那些企业家们不会过于反对社会保险,这是他在游说梁启超之后,梁氏交给他的任务。

“消他们不会”

想着调查局那边,汪精卫的笔头还是一顿,现在,他已经完成了调查局交待的一项任务,可不知为何,他的心下还是有些不安,为什么会生出不安之感,这恐怕也就只有他一个人能有所了解了。

“局长,012已经达成目标了”

在调查局的局长办公室内,一个有些冷淡的声音在房间内回荡着。而在那张长且宽大的办公桌后,原本正在看着报告的查志清则摘下眼镜,揉了下太阳穴。似乎是在放松一下神经。

“顶多只是达成一半罢了”

自语一声,查志清示意下属把报告放下来,然后仔细看了一下报告,谁能想到012这个调查局的线人。会是立宪民主党的秘书长,准确的来说是立宪民主党的秘书长会是调查局的线人呢

至少对于外界而言,这是难以想象的。

情报工作总是如此,必须要提前多年作出准备,只有如此。才能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就像十二年前,情报局开始通过一些渠道从欧洲收养孤儿一样,然后在国内加以培养,当时被他认为那是浪费金钱,或许那些孤儿的涅是欧洲人的涅,但是想让他们真正效忠中国,恐怕不太可能。可超出他意料的是后,情报局却成功了,成功的将其中的一些优秀者派到了国外,而且得到了大量情报,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东方人的面孔问题。

长期投资这或许才是情报工作的本质。

“好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嗯,通知行动处。要加强对国内动向上的掌握,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政客。还有”

微抬下眼帘,查志清用较为平淡的口吻说道。

“还有那些报社”

政府没有报纸,这对于政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顶多只有一些亲政府的报社罢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调查局不能放松对报社的监控。

“局长,有一些记者,他们总不见得会妥协”

“需要的话”

眉头微微跳动一下,查志清又用极为肯定的话语吩咐道。

“还是那句话,名声上先把他搞臭,然后再把他的骨头打烂,在未来的几年内,任何一家报纸想刊载什么样的新闻,都必须先经过调查局”

在吐出这句话的时候,查志清的神情显得极为自信,这种自信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在他的领导下调查局所发生的锐变,从一个单纯的情报机构,变成一个情报执法机构‖时在国内还建立起了调查局的公正、高效和完美的社会形象,

“任何人都不能成就调查局的美名,但任何人都能使其名声毁于一旦。”,为了确保调查局的声誉与形象,他甚至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制。除此之外,对特工的培训已经体系化,对特工的监管措施也已到位,全国性的罪犯识别系统亦已成立,大量的犯罪资料正在编制过程中。

而作为一个“中央情报执法机构”,调查局需要接触各种方面,接触各样的人士,而在这一过程中,调查局在国内早就建起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网络,或许,舆论掌控对于调查局来说极为新鲜,但对此,查志清并不陌生。

“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

的舆论,看似毫无破绽可寻,但事实上,舆论的背后同样也是人,而通过对全国性犯罪资料的掌握,调查局的手中有着太多可供使用的资源,供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完成对于舆论的控制。

至于那些不可控制的,为了大局考虑,查志清并不介意采用一些手段,至于那些手段是什么,恐怕也就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了。

“长官,可是”

不待下属反驳,告诉他什么是法律或者其它,查志清便断然打断他的话说道。

“没有什么可是,现在,国家的利益,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所牺牲”

有所牺牲

远在哈尔滨的陈默然在接到查志清的电报之后,在心下默默的念叨着这四个字,有所牺牲,曾几何时,的舆论一直都是自己最骄傲的地方,为了确保舆论的性,甚至不惜通过法律的方式,使得舆论界获得更为广泛的新闻自由的权力,而且禁止政府办报,从而避免政府控制舆论,之所以如此看重的舆论,是因为他曾经将舆论视为对政府监督的最有效的一道防线,同样也是他获知真正民意的方法。

有效的舆论胜过一千部法律,必须要让官员们有所警惕、有所恐惧,法律。有时候,法律并不见得会有什么用,尤其是官官相护的时候。一个国家之所以会横行,其根本原因就是权力缺少监督,监督权力的运行,或许可以交给议会。但议会却是可以收买的,官员和议员或许会因为利益达成某种妥协。

可是新闻界呢

或许,他们也是可以的收买的,但是绝没有什么人可以收买整个新闻界,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