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9(2/2)
“战略轰炸是一种对大城市投下大量炸弹,给市民造成破坏和恐怖,以谋求结束战争的战略。”
苏光华眨着眼睛说出了一句话来,这句话是陛下在视察战略轰炸机部队时,对飞行员说话时提到的“战略轰炸原则”,轰炸轰炸的根本原则就是制造破坏与恐怖,为赢得战争可以不择手段。
“政治后果、政治后果”
摇着头,徐焕升依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那是政治家的事情,与军人无关”
苏光华直截了当的说出一句话来,一句最为经典的话语,也是近卫军人的原则。
“咱们轰炸巴格达的话,全世界都能看到,到那时,那些小朋友”
在说话的时候,苏光华将视线投向那些战斗机,驾驶着轰炸机的他们,从来都是把那些战斗机当成小朋友,相比于轰炸机的庞大,战斗机实在是太过于轻巧,单是他们携带的炸弹,就相当于几架战斗机。
“再也不敢小看咱们,队长,咱们要给轰炸机部队正名不是”
见队长似乎有些犹豫,他连忙继续煽动着。
“更何况,战略轰炸还是陛下所倡导的,咱们既然调到了这,就应该去实现陛下的愿望用一次漂亮的战略轰炸,向陛下还有国民证明昂贵的轰炸机的价值”
“可,咱们的飞机太少了”
就那么十二架轰炸机,即便是装满了炸弹,不过也就只有几十吨炸弹,所能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过有限。
“所以,咱们才要对巴格达进行轰炸,先证明咱们的价值,然后国内就会不断的把轰炸机调过来,到时,咱们甚至可以建议,轰炸机直接从新疆飞过来,这也算是训练,无论如何,这场战争都是一个试验,咱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战略轰炸的战术探索,还可以进行其它的训练,总之,只要愿意,这土耳其人就是咱们的试验品”
在说到试验品时,苏光华的情绪中没有一丝波动,在他看来这种轰炸和他过去进行的训练并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空中和陆地的不同,陆地上的步兵在进攻时,他们会亲眼看到敌人,亲眼看到敌人是怎么杀死的,而空中的轰炸机却是在三千米的高空,把炸弹投下去,然后扬长而去,他们至多只是看到地面上升起一股股黑烟,至于地面上的伤亡,他们即看不到,也不关心。
在他看来,没有比土耳其更合适的对手了,整个土耳其不过只有一百多架飞机,老旧的德造和中国造飞机,对轰炸机不会构成任何威胁,拿这样的对手完善战略轰炸的理论、战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
“进行陛下所倡导的战略性空中进攻,以摧毁对手的抵抗意志为目的,持续不断地轰炸对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迫使对手在无法承受的人员物质损失的重压下放弃抵抗,让步求降。”
在远征军司令部内,徐焕升指着墙上的地图,向远征军司令部的参谋官员们作着汇报。
“巴格达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巴格达是土耳其人在近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样也是巴格达省的首府,根据初步制定的计划,在未来一个月内,我们将对巴格达实施十次轰炸,累计投掷炸弹三百吨,通过轰炸,给巴格达守军制造心理上的压力,为陆军进攻创造条件,而在未来的作战中”
手指的地图上的几个点,徐焕升到是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
“随着陆军向土耳其纵深的挺进,航空队的轰炸目标将不断以1200公里,甚至1500公里为半径扩展,如将国内所有的三百二十架“象”式轰炸机调至近东,那么,通过一次轰炸即可对一座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承受数百、数千吨炸弹的狂轰烂炸”
在他作着报告的时候,远征军司令部的参谋们,则不断思索着战略轰炸的可能性。
“狂轰烂炸,是不是不分军民目标,那么你们考虑过政治因素吗有没有考虑到,这种轰炸有可能造成他国的抗议”
面对一位参谋官的提问,徐焕升立即反驳道。
“军人所需要考虑的只是胜利至于他国的抗议,那是外交官考虑的事情长官”
“嗯”
作为远征军司令官的段祺瑞沉吟着,足足沉默了一分钟,才缓声说道。
“试试看吧”
第53章巴格达
第53章巴格达
夜幕下的波斯湾达曼海湾,仍然是是一片忙碌的景色,商船的灯光的将整个海湾的是照的通亮,在码头工地上,数以千计的工兵依然在赶班加点的抢建着临时码头,在海滩上,源源不断的物资和部队,即便是在夜深时仍在上岸,没有码头,严重阻碍了部队以及物资的运输。
在距离海岸不过数百米的地方,钢铁结构的指挥塔上,几盏灯光点亮黑夜,而在指挥挥塔附近,一字排开的飞机旁,执行的警戒的机场守卫,来回在机场边缘走动着。
“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在拂晓之前起飞,利用漫长白天作持续飞行,在凌晨三点利用探照灯起飞的话,预计将会在九点三十分左右抵达巴格达。”
在帐蓬内,徐焕升向李芹军联队长讲解着轰炸巴格达的计划。
“昨天,我们对巴格达实施一次空中航拍,通过实际飞行,每架飞机可以携带32吨炸弹,出于安全因素,我们将只携带3吨炸弹飞行,以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