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江红之崛起 > 分节阅读 539

分节阅读 539(2/2)

目录

阿斯奎斯首相并没有反对加大广告费支出。

“我们只需要确保一件事,就是美国的舆论不会倒至美国滑向德国,至于美国的舆论如何排斥中国人,抗拒其在太平洋的扩张,就现在的看来,事实上,这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此时的丘吉尔表现的完全不是一位海军大臣,几乎就像是一个首相,从各个方面考虑着英国的利益,事实上,对于丘吉尔来说,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能同英国的利益相提并论。

“这两件事有可能同时进行吗”

费舍尔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有些怀疑丘吉尔提议的可能性。或许他同中国皇室有着良好的私谊,但他更是一个英国人,他所考虑的首先是英国的利益。

“现在,当英国没有力量阻止中国扩张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借助美国的力量阻止中国的扩张,当美国和中国因太平洋产生的矛盾激化时,就是英国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邱吉尔又继续说:

“现在,或许英国的力量无法左右两国,但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对于太平洋都没击败对方的能力,所以无论两国舆论如何恶化,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这可能会维持到战争结束而在战争结束之后”

不等丘吉尔把话说完,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掠过阿斯奎斯首相的脑中。

“你的意思是,中国和美国会因为太平洋而产生一场新的军备竞赛。”

“这是不可避免的”

丘吉尔认真的说道,然后立即道出自己的想法。

“当中国和美国陷入海上军备竞赛的之后,那么无论是美国或是中国,都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在他们的竞争之中,英国站在那一方”

“到时无论英国站在那一方,那一方都将是太平洋真正的赢家”

阿斯奎斯首相笑了笑,摸了摸他的下巴。

“这么做才真正符合英国利益和未来。”

一直未发表看法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这时主动地说。

“如果中国和美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那么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都必须要竭尽全力争取英国的支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所以,我们现在要需要做的就是”

邱吉尔停了一下,先是笑了笑又继续往下说。

“默认中国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告诉中国人,我们可以接受他们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但是作为回报”

“什么”

“中国人必须要在德属东非作出一定的让步”

第21章转变

第21章转变

南京。

光复大道36号,内阁总理大臣官邸。

“对德宣战”

这个消息简直如同一把利刃直捅袁世凯这位内阁总理大臣的心窝,尽管同意在宣战书授印,可是在授印之后,他整个人却完全处于极度惶恐之中,一种对未来的惶恐不安之中。

下议院反对他,他不害怕;贵族院反对他,他也不害怕,甚至就是舆论攻击他,他同样也不害怕,因为他知道,无论是下议院也好贵族院也罢,甚至就是左右政局的舆论也好,最终,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下院各党派的势力和贵族院那些勋贵们对总理大臣人选起关键性影响,至于舆论也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左右政局罢了。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陛下

在袁世凯的内心深处,他真正害怕的也只有陛下,那位看似脸上永远都带着笑的陛下,才是真正让人恐惧的所在,如果他信任一个人,无论如何,那一个人,都不会倒台,如果他不信任一个人,那么可以说,对袁世凯而言,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命根子,命根子上出了问题,便一切都完了。

突然间,通过对德宣战一事,袁世凯发觉自己没有力量了,或者说失去了陛下的信任,因为直到最后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回老家看看”的不安,终于随着陛下对德宣战,而变为了现实。

用冰冷的双手抓起侍立在一旁的黎渊的手,有气无力地说。

“伯颜,看来这次轮到我了。”

黎渊虽说是保皇党人,可早在帝国元年,他便在内务部任职,可以说,正是这位毕业自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的高才生,在一旁的帮衬才使得袁世凯面对繁杂的新法在内务部仍有得心应手之感,而后来在朝鲜时,同样是黎渊在一旁出谋划策,让他以朝鲜总督的身份出台一个个旨在平定朝鲜的法律、法规,虽说黎渊并不算是袁世凯的亲信,可却胜似亲信,在袁世凯离开朝鲜后,黎渊是他唯一从总督府带回国的秘书,其任总理大臣后便任命其为内阁总理秘书长。

黎渊望着双目失神的袁世凯,但出言安慰道。

“总理,你放心,这么多年,对您,陛下可以说是信任有加,这件事,说是陛下的授意,到也不虚,不过,总理,假如,当初陛下把他的打算告诉你,你会怎么办是支持陛下,还是反对陛下”

黎渊的一句话,倒是让袁世凯的手慢慢地恢复了热气,沉吟良久,他知道自己会作什么样的选择,肯定是反对对德宣战,在贵族院、下议院亲德派占有绝对优势,即便是抛开中德同盟不说,德国还是唯一平等待中国的列强,胶澳租界地的归还,多年来的技术合作,九年间,中国派出了八万留学生,六万余名留学生留学德国,相比之下,不过是一万留美、五千留英、五千留法。这造就了在中国存在着庞大的亲德团体,在这种情况下,对德宣战,根本就是没事找事,即便是自己个再倾向陛下,到时也会强烈反对,甚至不惜代价的让陛下收回成命令。“国人亲德,众所周知,可海军亲英,也是众所周知,在这个前提下,也只有海军会赞同对德宣战,所以,这才有了海军在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亚的行动,当然是陛下授旨的,至于宣战,不过是事后追加罢了。”

在说话的时候,黎渊也觉得奇怪,他也弄不清这里面的跷蹊在哪里,只得又继续说道。

“归根到底,陛下还是为了海外的利益。”

而袁世凯轻轻地摇着头说。

“你只看其一,没看其二啊”

说着袁世凯的脸上露出些苦色。

“海军的行动比宣战书要早,而内阁署印宣战书,晚于海军宣战,这一点是不变的,海军那边有陛下给他们撑腰,要知道,海军,海军那可是陛下的殷股之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