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1(2/2)
“当然”
杨晟并没有反对,这只是广泛条款,而广泛条款内的一些基础则是以第一条为基础,即便亚哥夫需要请示,自然不需要坚持。
“第三条,根据德意志帝国和中华帝国互助之精神,德意志帝国将向中华帝国提供全面的技术帮助,以帮助中华帝国在短期内实现国家的全面工业化,而作为回报,中华帝国将向德意志帝国支付货币或以矿物、农产品作为等价交换。”
念完这一条款,亚哥夫则开口说道。
“全面的技术帮助,根据条款内容,我们将向贵国转让包括技术标准、机械设备专利、冶金技术、军事装备技术等多项技术转让,这涉及到太多德国公司的利益,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该以商业合作为基础,而德国政府愿意从中配合中国政府的采购”
“我们希望能够将此纳入条约之中”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杨晟的脸上仍旧保持着微笑,这一条,国内的给出底线非常清楚,必须要得到条约的保证,杨晟隐隐猜出,或许对于陛下而言,他最看重的应该就是这一条款,甚至远比第一条更为看重。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落后的国家而言,他更需要的是快速的工业化,并在这个过程之中引入外国技术。
“我们认为,在条约缔结后,我国将全面引入德国专家帮助我们制定全面的国家发展规划,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得到德意志帝国的全面配合,因为,我们届时将会开放本国的全部,向贵国”
特意强调的最后一句,杨晟又继续说道。
“我们希望贵国派出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的生产包括军事工业的生产,同时,我国的陆海军基地,也将向贵国派出的军事专家开放,贵国将负责指导我们建立更现代化,更正规化的军队,同时我国的军事学校,还需要贵国派出更多的军事教官,陆海军同样需要大量的顾问,总之”
强调着,杨晟看着惊讶的亚哥夫说道。
“我们将完全向自己的盟友敞开自己的一切,而这却必须要条约的形式加以巩固,我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请求而且”
在亚哥夫依然惊讶于中国人向德国的“开放”之余,杨晟又继续抛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诱饵。
“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德国利益的,中国越强大,在未来的战争之中,越有可能成为德国最有力的帮手,中国距离德国太过于遥远,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在战争期间,从德国进口机械、进口钢材、进口武器,所以,我们才需要德国向中国转让这些技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贵国有力的盟友,而不是一个拖后腿的盟友。”
“当然,德国认为”
慢慢平静下来的亚哥夫慢吞吞地继续说下去,把每一个字眼都说得清清楚楚,
“全权代表阁下提出的这一点,的确非常正当,但是考虑到涉及太多的商业利益,我们必须要谨慎对待,但德国,并不反对德国和中国展开最为全面的军事合作”
亚哥夫还是不能够直接给予回答,毕竟这不仅涉及到国家,同样还涉及到很多德国企业,而那些企业又是私人企业,德国政府不可能为他们作出决定。
“当然,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将考虑到贵国的商业利益,作为回报,我国可以保证将70以上的对外机械设备定单交给贵国,同时在专利转让过程之中,充分照顾贵国企业的利益,而我们所需要的仅仅只是贵国政府在条约的框架内给予协助”
阖上一半眼皮,端坐在一旁,亚哥夫接着说道。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接着他停顿了一下,突然把身体向里杨晒太阳冲出一些,继续说下去,但现在口气已经变得强劲有力了。
“你必须要明白一点,德国的技术都掌握在私人企业之中,对于德国来说,我们感觉兴趣的不是言词,也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际的行动”
接着他继续说道,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坚决,
“我们当然会向贵国提供帮助,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德国企业愿意转让的基础上,并且也愿意促成这些交易,但是,假如那些企业不愿意,那么这个条款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这一点,我们希望贵国能够理解”
亚哥夫迅速而又清楚地一一列举了自己的理由,好象不愿意给杨晟时间来考虑答复似的。
接着是片刻停顿,而杨晟在沉默片刻之后,摇着头说道。
“我们坚持这一条款必须写入条约之中,我们相信这是符合德意志帝国利益的,同样也是符合中华帝国利益的”
“那样的话,我们今天很难就这个条款达成共识”
亚哥夫如实的回答道。
杨晟则点了点头。
“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
第200章香港的变化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第200章香港的变化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凭借武力,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为英国的工业品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而英国之所以的选择香港,完全是看中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英国占领香港,除了在军事上将经用作侵华的桥头堡外,在经济上,英国人更是处心积虑的将其打造成英国开展对华贸易的基地。
因此在香港开埠后不久,英国即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以吸引各国商人来港交易,而英国实施的自由港政策,不断吸引了世界各地商人携资金、货物来港,香港台的转口贸易随之发展起来。
历经六十五年的经营,香港渐渐发展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倾销产品的基地和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对中国进行转口贸易的中心,不仅成为对中国内地的贸易中心港,而且还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商港。
作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商港,每天,都有超过130艘超过十万载重吨的各国货船驶入香港。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英关系的冷淡却给香港的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进港船只数量的减少是直最直接的反映,而更为直接的反应,恐怕还是滞留在港内的数百艘商船,这些商船滞留于港,大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货物,不得不滞留于泊区,每天支付高昂的泊位费。
位于九龙的美和洋行是一家专利航运的美资洋行,在过去的几年间,美和洋行早已经成为全香港最大的美资船商,而其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直从事中国货物进出口承运,作为香港最大的的美资船商,在这场因抵制而起风暴之中,理应受损最为轻微,可是对于欲同香港争取远东商港地位的广州、上海等商港而言,这次抵制恰正是争夺香港远东贸易大港地位的良机。
在商人们的操纵下,不仅英资遭受抵制,同样的作为英国远东贸易中心的香港也受到了抵制,任何一艘从事香港转口贸易的商船都很难得到货物运单,而在国家的半配合下,这一抵制对香港转口贸易以及船运的打击不可不谓之严重,此时在香港各港泊区上泊停的数百艘从千吨甚至万吨的各国商船,就是明证。
而港英政府为了维持香港远东贸易大港的地位,不惜在抵制期间提供减免泊费的措施,以确保各国商船不至转移,但事实直,对于船东而言,他们最不愿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