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6(2/2)
下一刻钟车厢的车门“哗啦”一下打开了,接到新命令的荷枪实弹的士兵纷纷跳了下来,在他们跳下火车的时候,枪支与水壶之类的撞击声喀嚓嚓响成一片,几分钟后,汽车一辆辆的驶离铁路两侧,而空荡荡的火车再次发动起来,朝着另一个方向行驶着。
深山山谷中的树梢头,一两只倦飞的小鸟孑然兀立,不时向天空探出纤细的纹爪。而在山谷中一片片林立的帐蓬,在一片开阔地还能看到战马不住地那“嗒嗒”地倒腾着马蹄。
一个士兵弯下腰,用电话线捆着开了绽的靴子。另一个士兵则靠在帐蓬边蹭痒痒,接着欠了欠身。
“您想下棋吗大哥,我这袋里有弹壳做的象棋。”
另一个士兵则摸了摸砸成铜钱状的弹壳,悠然落子。
此时谷地间到处都能看到“晃荡”着的战士,似乎他们全都是一副非常悠闲的模样,不过在悠闲中却带着一丝的焦虑。
“哗啦”
一声栓响,步枪的枪机被迅速拆了下来,趴在简易木案前的几个士兵在那里拆着枪栓,伴着他们的动作,步枪被拆散开来,接着又是清理枪管,又是检查击针的,全是一派忙活的景相,可在更远一些的地方,一些士兵却又是闲人似的或坐或躺的睡在草地上,看着天空的蓝天白云,全是一派似很惬意的模样。
可任何人都能如这种悠闲与惬意之中觉察出一丝异样来。
“士兵们都很烦燥”
木屋前的走廊处,一名军官低语一声。
“别说他们了,就连我马上都快闲疯了”
另一名军官接过话来,脸上尽是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目中也带着一丝焦燥。在他说话的时候,他的手里不时的拆着树枝,显然是在用这种方式打发着时间。
战争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现在的这种等待,部队从朝鲜撤回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可以回国了,可半路上,一个新的命令,却把他们开到中朝边界的山沟里头,然后大家就在这里等着,等什么
没人知道,是为了防止战火重新燃烧到中国吗
或许吧至少长官们这么说着,可大家伙都知道在中朝边界还有几个师,而他们为什么要躲进这山沟子里呢。
“精力啊精力啊”
“都过剩了”
可不是嘛,在这里除去进行山地战训练之外,似乎根本就旁的打发精力的机会,可为了隐蔽又不能把训练区域加大,也正是这种无法挥霍精力的焦燥让所有人的心里都抱着一团火。
“狗养的,要是再这么等下去,他的,非疯了不可”
嘀咕着咒骂着,那边的战士们却已经开始用拳头说话了,不大的训练场上,千把号人分成几群在那里叫喊着。
“杀死他”
“干掉他”
“操他娘”
士兵们用最原始的肉搏发泄着精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男人气息,随着他们的挥拳相向,同样又带着一股血腥味,似乎这就是他们发泄精力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突然,一匹马飞速冲进了这座位于山谷的军营,马背上的是一名通讯后,马在军营小径中疾速奔跑着,周围的士兵在看到狂奔的马和马背上的通讯兵时,大都是一愣,他们的眼中甚至带着一丝喜色。
诺是说没什么紧急军令,恐怕这传令兵根本就不会在军营内策马狂奔
“会不会是咱们要回家了”
“回家不可能估计是要开拔,没准咱们又要和旁人干起来了”
在士兵们的小声议论声中,战马在木屋前停了下来,木屋外的几名军官看着那传令兵,没错,是师司令部派来的,在传令兵进到团长的办公室内,军官们大都挤到了门外,接着一个声音隐约的传到他们的耳间。
“日本海军大胜,鉴于目前之局势,各部立即进发至a集合点作备战准备”
所有人同时互视一眼,难道说又要打仗了
“狗日子,淡出鸟的日子终于到头了”
第138章入役
第138章入役求月票求定阅
三都澳,这个地理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海军的未来,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同样也是中国海军有限的两个海军基地中的一个,至少另一处海军基地,刚刚从日本人手中收回的旅顺,早已完全被炮火破坏。
同样的,作为中国最大的海军基地,这里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海军造船厂,尽管这里的造船实际上直到现在只具备维修功夫,甚至于仅仅只拥有一座舾装台,不过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至少,这里是中国海军重新走向大洋的希望。
夜幕下,三都澳海军造船厂内星火点点眨的眼睛守望着三沙湾,这个中国第一良港。而此时的海军造船厂的舾装台附近依然戒备森严。但今夜这里的气氛显的比以往更加紧张,几乎每隔三分钟就可以看到一队巡逻的陆战队士兵。
尤其是在造船厂的舾装台附近。林立岗哨和陆战队士兵更是彰显了这里紧张的气氛。与外间的戒备森严相比。此时在海军造船厂的舾装台上。却是一片灯火通明,曾经堆放着诸如炮塔、测距仪之类料件的舾装台,此时却被临时搭建的观礼台所替代。
尽管幕色已浓台上台下都挤满了人。台除了众多的海军部的官员外。还有船厂的技术人员以及数千名造船厂的工人。这些工人中除了大部分是中国工人外。还有自美国德国造船工人。此时所有人的都是一副喜孜孜的模样。无论是船厂的技术人员工人。或是海军部的官员或是那些海军官兵们。
他们为自己国家终于可以制造威武漂亮的主力舰而骄傲。不时发出赞叹声和欢笑声
今天是“致远号”战列巡洋舰下水的日子。
就是那两艘海军部用“巡洋舰”的名义,获得陛下的批准建造的两艘“135英寸舰炮”的“重炮巡洋舰”首舰“致远”号的完成舾装入役的日子。
尽管最初陛下曾因海军的“欺君”而愤怒,但最终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