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1/2)
头,军政两处,用的全是一班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内外议论的多啦”
张之洞叹一句,心中对执政信用年青人颇有一翻微词。
“老相国,”
袁世凯有意将声音压低。
“正是因为年青人阅历有限,执政才要借助相国不是,执政虽才贤兼备,可终归还是太年轻,中国还要靠老相您这根顶梁柱呀”
这番话说出口,袁世凯心里却在那里嘀咕着,年青人,若是没有那些年青人,怕执政早都坐不稳江山了,这般年青人虽说阅历不丰,可却胜在忠恳,没有官场历练十几二十几年后的油滑,对执政府的政令,从来都是说是一不二,严加遵守。
“我这柱子老了,能撑一天是一天吧执政虽大用年青人,可年青人也有年青人的好处不是。”
“那自是当然,老相国,”
顺着张之洞的话说下去,袁世凯主动把自己看法说了出来。
“光复会中诸人,阅历有限,执政又为国事所困,无暇顾及光复会,老相国可要担起引点光复会之任啊”
半眯的眼睛,这时突然睁开了,张之洞盯视着袁世凯。
“慰亭”
“老相国,现在杨度等人鼓行立宪所受推崇,皆因言议混乱,而光复会过去所倡光复、民选,却又为杨度等人所用进而混淆视听,以执政容人之量,自不会怪罪杨度等人,可老相国身为擎国之柱,为政事计、为国事计,自当指点光复会,倡言立宪,以引民风,如此方才稳定国事之举啊”
袁世凯说话时尽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
“老相国,现在时不待我,下月,考察团即于上海成行,赴各国考察政体,待考察团团归,若举国之士绅,皆信杨度立宪公全所倡,怕于国事不利,光复会虽说散乱,可却遍布全国,若相国行以引点,以光复会为核心于各地宣讲立宪,自可定于国事”
张之洞没有反响,只是半眯眼睛听着,终于睁开眼睛看着袁世凯时,用含着不尽的深意,对他说了一句话。
“即以光复会推行立宪,可立宪总归是要虚君,这虚君岂不是乱了君臣纲常,绝非人臣所为,慰亭,此事住了,想来执政自会有策应对。”
原本,张之洞一向瞧不起行伍出身的袁世凯。可袁世凯赴南京任上之后做出了一系列殷勤的姿态,却让他对袁世凯的鄙夷之心渐渐减弱,相反,因两者同是前朝旧臣出身,反倒是同舟共济之心渐渐增强。
这会听着他的话,虽觉不妙,但却以为袁世凯是担心他朝自己的相位,所以才会说出这番话来。
张之洞的回绝,并未让袁世凯打住,反而又继续劝说道。
“老相国,如共和分总统内阁两制一般,立宪之间,亦有区别”
说话的时候,袁世凯从衣袋里取出一本书,初抵南京后,在一方面结交各方人士的同时,因副委员长一职名崇权无,所以袁世凯便借机研究新学,尤其是各国体制,甚至还拜了几个外国西席,无论如何这新朝新事是回不去的。
而恰是当初的研究,今天却派上了用场,打从执政府出来之后,袁世凯先回到府上思考了一两个钟头,便揣着这本书来了张府。
“老相国,若是近几日没事,还请老相国看下此书,便明白世凯所言了”
双手将书奉到张之洞面前时,袁世凯面上带着笑容。
第272章启航与美龄
炎黄历4602年耶历1904年10月17日。
上海,黄埔江埔东港。
十月的上海已是初秋时节,弥漫于江面的江雾,在阳光的秋日的照耀下已渐趋消散。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和风从江面轻柔地吹来,薄雾在清晨如烟似缕,恬静安逸。
排水量一万两千五百吨的“启航”号邮轮庞大的船体仿佛像一个巨无霸停泊在港口内,“启程号”是航运公司从德国汉堡美洲公司购买,船龄仅只有5年的大型快速邮轮,这艘邮轮正如他的船名一般,对于中国人来说,这艘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这艘巨无霸式的邮轮,最初购置一方面公司为了开辟公司的远洋客运航线,另一方面却是执政府派出考察团的需要,包括随团留学生在内整个考察团多达两千七百余人。而这个考察团却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国人的一种希望,尤其是随团赴洋留学的学生。
今天是“启航号”启程的日子,码头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邮件车、货运车往来穿梭。如果从远处望去,你只能看到“启航”号硕大的船身,人在这庞然大物的甲板上就像蚂蚁在蠕动
十几辆将作为考察团用车的最新款“f03”型的高级轿车被吊进船中,随着吊臂的移动,到密集的人群。这里有上船的,也有送行的各色人等在这块码头上汇聚成人的海洋,蔚为壮观。
数万名名手挥舞着国旗欢送的人群,将码头上拥挤得水泄不通,尽管拥挤,可在码头上,却有一个两千余人的大方队,立正站于码头,方队全部是由少者不过十一二岁,长者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组成。
排成方队的少年,有男有女,男的穿着黑色或藏青色的新制服装,而女孩或着深衣或着褙子,他们身上的衣物,都是由执政府统一向汉唐坊定制,在少年们的脚边,则放着一个行礼着,这两千两百一十二名少年,是经过严格的考试、推选之后,在全国挑选的中国第二批官派留学生,或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一次外派的留学生。
在方队周围,少年们的父母亲人则泪眼朦胧看着这些将远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四国留学儿子或者女儿,远赴外洋留学,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荣耀,而这种荣耀的背后却是子女远离中华数万里之遥。
甚至从一开始,这里的主角已经不再是那些赴洋考察的官员,而是这些“重开幼童留学之风”的留学生,用执政的话说“他们承载着我们的这个国家的再次崛起的希望”
在官员们致辞给他们送行的时候的,站立于方队中的于婉洁仰着头,
“船好大啊”
看着她所见过的最大的家伙。然后,她转过头告诉旁边的哥哥。
“哥哥,它就是启航号吗咱们要乘着它去美国吗。”
“嗯”
于国梁点头回答,他用余光看着才十一岁的妹妹,又看着前排的弟弟,在这些外派留学生中,有多少是兄弟姐妹共同赴洋,有教会学堂、有新学堂,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千挑细选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