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1/2)
泪从慈禧的老脸上流了下来,抱着光绪的尸体时,她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在太平湖畔醇王藩邸槐荫斋把4岁的他抱进宫的那天,想起了小时候打雷时,就缩到自己怀里的那个小孩,这会的什么仇都消了,脑中剩下的只有对往昔母子情份的追忆了。
在慈禧抱着光绪的尸体痛哭时,急促的脚步声从长安街的另一端传了过来,一队队穿着藏蓝军装,从东安门打进内城的北洋军官兵出现在长安街上,大街上这会只看到绿军装的光复军,和蓝军装的北洋,再就是跪伏于地清兵,再就是这一群被围起来的母子君臣了。
甲辰年,辛未月,辛亥日,刚过晚点十点,正准备起身出府去郊外的陈默然,在走出书房的时候,停住了脚步,似乎还有什么事心里这么想着,陈默然回头看了一下书房,书房里电灯亮着,桌上的分布整齐的文件篓里整放着文件,未处理的文件篓已经空了,似乎没什么事。
今天南京的夜晚,空中布着些阴云,窗外是一片沉人深渊似的黑暗,既没有半颗星光,心下有些不定的陈默然,重新走到了办公桌前,然后坐在那儿,此时他心中依有些神魂不宁。就在几个多小时之前,他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愤怒的时刻。
三应该是四个小时前,几名被他留下用晚餐的执政府咨议处的咨议员们,在餐桌上说好听了是委婉的劝谏,说难听了却是干涉起自己的家事。
“执政以兴汉逐满起兵,执政为汉,可夫人却为英人,最近月余更是有反对者,于报上更是对此大肆抨击”
“执政言道华夷之防,可却以英人为妻,若是他日民众公投,决出以执政为帝王,执政为人君,国人岂可受英人所生之子为皇储”
“洋人辱我数十年,以洋人为妻,无异惹世人耻笑”
“请执政为国事三思”
“执政他朝为君,执政之家事,自不再是家事,而是国事”
一声声,一句句的劝谏这会还在陈默然的脑海中浮现着,虽知道他们的劝谏是为自己,但陈默然却知道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潜藏着一个阴谋,一群人试图用这种方式,以所谓的“英人不宜为后”之名,诱使那些百姓选择共和,而非他日“以洋人为后,以为储”,心想着那两个字,陈默然就恨得的牙痒。
政治从来都是丑恶的,可陈默然从未想过以攻击对手的家人,可他们却心下恶着,对那些人的仅存的好感,也随之消失了。
“是你们挑起来的,别怪我无情了”
心想着第二侦缉科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制造”的“证据”,陈默然在心里冷笑一下,既然他们挑起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那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招接下,也许心想着,陈默然从书桌的抽屉中取出一个文件夹,然后从其中拿出了几份文件来,文件夹里赫然是一些照片,看起来有点儿像文件的翻拍照片,这是前阵子自己为了应对可能的攻击,特意用电脑合成的照片。
内容很简单,内容是第二侦缉科的杰作,而唯一需要就是把文件扫描进电脑,然后再将某一份文书里的签名移到文件里,一份移花接木“机密”就这么产生了,不过从这几份文件作好之后,陈默然就一直在犹豫着,至少那里的那么一丁点道德观,使得他不愿使这个下三滥的招术,可是现在
闭上眼睛,陈默然的脑海中浮现出伦敦的姬丽,虽身怀六甲但是她却不辞辛劳的为这个国家奔走着,争取英国各界的对新政权的支持,以让英国尽快承认中国,可就在这个时候,在身怀六甲的她为这个国家奔波着的时候,在这里,却有一群人为了政治目的,用下三滥的招术攻击她。
“”
冷哼一声,陈默然把眉头拧成了一团,脸上又是浮现出一些冷笑。
“真以为我的刀不能杀人吗”
心里这么哼着,但陈默然还是颇为无奈的摇头轻叹一声,这刀虽快,但却不是显在杀自己人身上。
“再和他见上一面吧”
就在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门外先响起敲门声,在陈默然说了声“进来”,于鸿玉才走进书房。
“执政,北京发来的电报”
“哦”
陈默然眉一扬,他知道若是于鸿玉带来的电报肯定是好消息,要不然应该是军事参谋室参谋送电报过来。
“念”
“7月13日,21时41分,大清门守将庆良开城门献城,京师内城得复,21时46分,清帝光绪于马车篷内自杀”
“光绪死了自杀”
这个结果着实让陈默然一惊,以至半晌都说不出话来,这按第二侦缉科的情报,光绪的性格懦弱、胆小,闻雷声尚会被吓的面色煞白,像这么一个人,竟然敢自杀。
“确定没错吗”
“是的,执政,光绪在车篷内用手枪抵胸自杀”
“手枪抵胸”
喃了一遍,陈默然依然是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这人原本想来着世纪审判来着,可惜心叫着可惜,陈默然才想起另一个人来,另一个逼得自己不得不反的人。
“慈禧还活着吗”
相比于光绪,陈默然更看重的却是慈禧,不仅仅是要对她进行审判,同样也需要她发电给西安、成都,命令那两位总督放弃抵抗。
“慈禧并未自杀,另外蔡总指挥询问,光绪的尸体应该怎么处理”
这个
第218章职业化
“大行皇帝现在哪里”
不过是刚一进城,未理会城中光复军,也未去拜见身为华北战区总指挥的蔡锷,更未去安抚他自封的光复军独立第一师的官兵们,袁世凯一进城,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么一句。
“根据南京的命令,被移到了瀛台的涵元殿。”
一听着这个句后,袁世凯连忙的护兵的护送下急奔宫中,这会他倒是也顾不上了周围的事情,几乎是在天津一得到皇上以身殉国的消息后,他先是乘火车,抵京一下车,便改骑马。一行人来到景运门时,恰好遇上鹿传霖,见着鹿传霖未被投入大狱,袁世凯倒是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