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2/2)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本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西京丸”也受重创。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遭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秋四舰围攻,中丛弹起火,全舰奋勇抗御,经远全舰将士“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经远舰以一敌四,拒战良久。激战中,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阵亡”,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最后在浪速、吉野、秋津洲、高千秋的围攻下经远舰中弹累累,不久,“左舷舰首向水中沉下”,在东经123度40分7秒,北纬39度51分海面上,舰首向东,左舷倾覆而沉没。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十六人遇救外,其余全部阵亡。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浴血奋战,中弹甚多,几次起火。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炸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本军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负伤,旗舰“松岛”情况也不容乐观,“吉野”、“扶桑”也受了伤,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黄海海战,大都引用的资料,望书友们多多包涵
s:第三更到
第两百零四章丧权辱国
“这就是昔日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吗居然被小日本的海军给击败了”“乐山”号的舰桥内,川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邓世昌,狠狠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满脸的愤怒。
看到曾经的同僚,浴血奋战,战舰一艘接着一艘的被日本联合舰队击沉,他的心里仿佛在滴血一样。同时,更多的则是悲哀。腐朽的国家,终究是没有希望诞生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北洋舰队空有亚洲第一的名头,结果却落的现在这个下场。
“乐山”号和“齐江”号的水兵们,都请求对日本舰队发起攻击。但是,邓世昌拒绝了。尽管,他的心里比谁都想要教训嚣张的日本舰队。但是,现在他们仅仅只是看客而已。不过,要不了多久,就该轮到川西的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交锋了。到那个时候,他再为死去的同僚们报仇雪恨。
海战结束之后,“乐山”号和“齐江”号调转船头,往南方行去,返回北海。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这一战,是海军进入蒸汽时代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海战,给了各国海军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速射炮的应用,火力投送能力更强的日本联合舰队,即便没有像“定远”和“镇远”那样的巨舰,但依旧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少的国家,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在主力舰上取消主炮,全部安装速射炮了。
德国海军的“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无疑就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这是一种全装速射炮的全新战列舰。和以往的德国战舰不同,这款战舰主炮减少到四门,并且口径锐减到240毫米。因为这是德国能够制造的最大口径的速射炮了。副炮也全部采用150毫米口径的大口径速射炮,至于更小的105毫米速射炮,则全部被取消,更为灵活的88毫米速射炮则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川西海军并未受到影响。因为,在王毓泽的指导之下,他们已经走上了和当前世界各国不同的道路。那就是,突显主炮的威力。今后的战舰。也全部往巨舰大炮方向发展。
黄海海战结束之后,日本海军取得了制海权,随之带来的就是日本军队的后勤补给线畅通。日本陆军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也开始策划大规模的进攻了。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68000人。清政府任命第十二镇统治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以及新组建的第十三师团和第十八师团,共75000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路清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平壤新败。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日本则士气高昂,野心勃勃,日方发布由间谍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满清展开政治攻势,扬言要直捣北京,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之后的战况遂可想而知。
10月24日午前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6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七万驻守的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