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3(2/2)
各国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之所以观望,是因为像看看倭国这么做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甚至有人暗中弹冠相庆,希望倭国做出一个好的表率。
只是直浙和安抚使司的态度,却是一下子打消了他们所有的幻想。
要动手了。
于是许多人暗中往来,到处打听消息,想看看大明朝,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而倭国能否顶住压力,甚至许多人暗暗祈祷,希望倭国能御敌于外,好好给海路安抚使司致命一击。
平倭的债券已经由如意钱庄放了出来,总计放债纹银四百六十万两,假若安抚使司获胜,受益惊人,一时之间,受到了争相抢购,更可笑的是,不少倭商居然都在抢购之列,一些有关系的倭商,甚至委托人四处求购。
这则消息,是明报放出来,到底可信不可信,却是不好说,只是一时,让倭人成为了笑柄。
不过据如意钱庄的人透露,确实有不少倭商购买了债券,其实对商贾来说,无所谓国界之分,只要有盈利,便是现在明军杀入倭国,四处烧杀劫掠,也和他们无关。历史上,也确实有这样的事发生,英国与荷兰争夺霸权,英国人发行对荷战争债券,荷兰的商贾争相采购,而英国人利用荷兰人的银子,只因为英国人的债券受益更高,获利最多,英国靠着荷兰商贾们资助,屡次大败荷兰,很快便将荷兰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荷兰商贾们趁机大发其财,至于那些被英军杀死的寻常百姓,染血疆场的荷兰官兵,还有被毁坏的荷兰城市以及港口,那就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海路安抚使司的力量惊人,其动员能力几乎让人咋舌,数百万纹银的军费,居然只在一夜之间,便已经筹集完毕,同时,这些银子化为了无数的物资,又通过直浙繁忙和便利的水路,迅速的聚集起来,在宁波港,上百艘舰船装满了各种物资,无数的新军早已穿戴一新登上了舰船。
让许多人咋舌的是,只用了七天,七天之后,一万七千编练的新军,还有近两万的海路安抚使司水路官兵,以及数百艘舰船就已悉数筹备完毕,这样的速度,空前绝后。
第七百一十二章:君忧臣辱
直浙的动静闹得实在太大,可是他们对朝廷却是轻描淡写。
一时之间,御使关注,无数的奏疏如雪花一般来了。
朝廷愕然
或者说许多大臣一时之间没有转过弯来。
这么大的事,居然没有恳请朝廷批准,竟是擅自行动,这还了得。
兵部这边更是傻眼,仿佛一下子,自己成了傻子,虽说兵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部堂,可是毕竟,人家就在这里,又是六部之一,招呼都不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兵部还要不要混
当然,更大的问题就是擅自调动官兵,这事儿,绝对不算小事,在大明朝,官兵的调动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标准,这兵,可不是你说调就调的。
原本大家摩拳擦掌,在琢磨着太子的事,可是现在,不得不暂时将此事放下。
显然有人坏了规矩,大家很恼火,所有的火力自然而然都朝向了直浙,许多人已经忍耐不住要跳出来了。
与此同时,徐谦率先入宫,觐见天子。
这件事,徐谦不得不做一个说明,这么大的事,确实算是坏了规矩,就算理由正当,可是调兵这一项,一旦天子动怒,直浙到海路安抚使司的官员,只怕都要完蛋。
嘉靖的身体孱弱到了极点,可以说,眼下只是吊着一口气在,好在宫中御医勉力,虽然大病不起,可是病情也不至于突然恶化。
枕着软垫,躺在寝殿里的嘉靖此时一动不动,被一床金丝锦被捂得严严实实,几个太医站在一侧,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病情突然出现恶化,以便随时诊治。
“是徐谦吗”
榻上的嘉靖低声道。
不等徐谦行礼,嘉靖道:“来,到榻前说话,离得太远,朕怕听不清。”
徐谦仓促的行礼道谢,随即跨前几步,到了榻前。
嘉靖看了他一眼,苦笑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平时的时候,也不见你的踪影,现在遇到了事,就来了。”
纵然是奄奄一息,可是外朝的消息,却依旧还是能及时传达,这方面,嘉靖还是很尽职的,或者说,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对外朝的事务反而更加关心,毕竟身后之事关系重大,此时一丝一毫都不能出现差错。
徐谦道:“陛下,微臣是来请罪的。”
“请罪”嘉靖勉强露出似笑非笑之色:“你有何罪”
虽然来之前,徐谦早已想好了措辞,可是此时此刻,依旧是压力山大,道:“直浙动兵,是微臣的主意,微臣又擅做主张了。”
徐谦加了一个又字,实在是情非得已,话说他擅自主张,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嘉靖吁了口气,道:“朕当然知道是你的主意,直浙的那些文武官员,朕会不知那个邓健,开拓有余而智谋不足,还有那个浙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