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2/2)

目录

“倒也是。”

“省元,第一次看到你,无喜无忧,态度从容,某从心底里很喜欢,然这一次看到你,却带了更多的心思,前面从容,喜大于忧,后面从容,忧大于喜,渐渐着相。”

“哈哈,此言中的,我身上的俗气越来越重了。”郑朗又是一笑,道:“但谢过卫道长的指教。”

“不敢,我还等着省元再报佳音呢。”

“别要抱着太大的希望,能中进士就好啦,卫道长,且听我为你奏一曲。”

卫中正坦然受之,若郑朗渐渐有发达趋势,卫中正小心翼翼了,反而会让郑朗瞧不起。郑朗盘于碧绿的草地上,将琴放在膝上,奏了一曲忆故人。明琴谱里有一曲山中忆故友,但郑朗不知道曲谱,这是后世古琴大师彭祉卿打的新曲谱,曲调委婉缠绵悱恻,每当静中奏之,会触发听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而相会无期,催人泪下。

一曲罢,卫中正道:“受了。”

别人听不出来,他能听出琴声中的友谊之声。又道:“省元琴技又有长进。”

“长进弹不上,特别是那个大和尚。”

“大和尚不提,他的师弟更不要提。”卫中正说完又大笑起来,这两人整一个变态,论琴技,谁敢与他们相比啊

郑朗多次听他们说知日的师弟义海,忽然想起一件事,在京城不大可能,但到江南,能不能将这个大和尚钓出来

上了车,春天衣着渐单,行李多丢在客栈,倒也不多。

三辆车子车轮叽叽哑哑的响了起来,一会儿东京城高大的城墙出现。

进了客栈,大舅哥走了进来,老三不在客栈里,让王家的小娘子视若珍宝,一步也不肯放,只好呆在王府。大舅哥有些羞愧地说:“我家这件事做得不大好。”

看来连陛下都不大同意,否则不会刻意下诏说此举禁之,有伤道德风化。小妹夫离开客栈,不知去了什么地方,大约心中同样也不满意。

在卫中正处呆了几天,郑朗心情平静下来,徐徐道:“大哥,不用牵挂,好好准备殿试。关于此事,我早先就说过,我也不知道轻重,你家与秦家只是议亲,并未成亲。从道德上,对不起秦家,然而三哥才学终是浅了一些,有了王相公相助,以后仕途会十分平坦。我仅是晚辈,故不好发表议论。事情过去也就算啦。”

“母亲到客栈来看你,你不在,她回蔡州去了。”

“抱歉。”郑朗嘴中说抱歉,心中一点也不抱歉,离开客栈,并且嘱咐严掌柜不得泄露自己去向,为了静心,也是为了避开这个丈母娘的。

刚说话间,有小黄门进来,道:“郑省元,陛下有请。”

这很让人眼热,所有举子看着郑朗在小黄门的带领下,又再度进宫,一个个十分眼红。其实几位宰相倒是很看得开,如果自己是皇帝,手下有这样一个奇少年,同样重视之。

还没有知道全部原因,那份友情,赵祯不大好意思说出口的。另外一些进谏,比如上次的进谏,利国利民,可为了保护郑朗,又不大好说出口的。这数一数,即便是宰相,除了处理政务外,进谏也不过如此。能让赵祯不看重吗

看重的仅是眼下,若后来黄河决堤、党项入侵陆续的如郑朗所说的发生

此次让郑朗进宫,倒不是为了政事,自己说过的话,没有承诺,赵祯有些羞愧。见了面道:“朕失了言。”

“陛下是指榜下捉婿,仅禁之未惩之之事”

“朕宣王德用进宫,他说朕答应了进士,又裸开他的衣服,让朕看他的伤疤,然后又拿一片梧桐叶子,在朕眼前摇晃。”

“梧桐叶子,指周公进谏周成王的典故”

“可不是,朕不能食言,然不处罚崔全忠,就不能对其他举子进行处罚”

“陛下还是心软,若提前将诏书颁发下去,王相公也不能无理取闹。”

“朕是不是有点妇人之仁哪”

“”郑朗怎么好回答

“但朕暗托权提点京仓草场李都监说合一下,从诸举子中选了一个举子,洛阳王尚恭,他也同意了,又派了人前往河北向秦家议亲,朕又听了秦家有三子,皆未致仕,授其二子做了小吏,你看如何”

符合赵祯的一惯作风,大臣让他宠得不成样子,有时候吵得无奈,于是两边和稀泥。试想一个举子,国舅保媒,谁敢不从郑朗想了一下,此人自己不认识,但记于史册的无论是在学问,或者在仕途上,此子都远远地胜过三舅哥。再加上两子为吏,秦家不算委屈。或者说,反而因祸得了福。

“陛下仁爱,做陛下的臣子乃是幸事。”

郑家子不再坚持己见,小皇帝开心了。也说明了郑朗此时在他心中的地位,若不看重,何必在意郑朗有什么想法以后要大用的,因此召到宫里来说一说。俺也为难,王德用有过大功,朕又提前做了承诺,没有办法啊。

郑朗知道再劝也没用,就这性格,两小在自己潜移默化下,还继续存在着分岐呢,况且小皇帝。继续道:“但陛下的话,使臣想到了两个太后之弟,皆不以学问见长,然吏治如何德操如何”

两个国舅皆是很不错的,刘美是一个好官,李用和也是一个好官,小心静默,推远权势,因为他多任武职,于是将朝廷给他的公用钱,也就是那个招待费,充作军费,以赈贫困士卒。现在得宠一时,不营私宅,租官舍居住。别看范讽说得唾沫星直冒,论德操,离这个大舅舅差的可不是一里十里。

夸自家亲戚呢,赵祯更开心了,并且自郑家子嘴中说出的,有说服力。搓着手道:“若权贵都象他们就好啦。”

“所以臣时常说,诸臣眼光看远一些,陛下仁爱有加,朝堂人才辈出,连外戚都争气,若不珍惜,以后我朝很难有再度振兴的好时光。”

“朕有愧,朕有愧。”赵祯居然让郑朗夸得小白脸红了起来。

“但臣说的是另一件事,文学之才仅是选官的一点,勘磨、德操、吏治才是选官的核心所在。故唐朝名臣裴行俭不看好初唐四杰也。”

“卿之言有理,朕会与诸相商议。”

“臣也有一私求”郑朗忽然想起了柳永,顺便保一保吧:“昔日汉得天下,群臣争功抢赏,不休不止,于是刘邦用仇人雍齿为官,群臣闻之迅速安静。做为人君,要有大海一般的肚量,这才能装下万里江山,亿兆百姓。”

“是谁”赵祯来了精神,装下万里江山,亿兆百姓两个词语刺激了他。

“有一个人将功名换作了浅斟低唱,陛下如何待此人”

“是你是说那个浮荡轻薄柳”

浮荡轻薄柳郑朗不由冒起汗,有这个评价,柳三哥唉,你基本熄火了。

“他只是多年未中,又有才气,心中有了一些酸苦之气。不过此人同样不可大用,然任一方小吏主薄录事倒也可以,也是彰显陛下宽大的心胸。”郑朗实话实说,写词,这时候无一人能及柳永,包括晏殊,可词写得好不代表着官做得好,让柳永做宰相,会将宋朝带到何方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娼妓业会比现在繁荣十倍宋朝需要这个

自己保一下,至少录取进士后,不会被罢黜,那样对柳永会有什么样的打击

“你也怜才”

“臣不知说别人容易,包括指出陛下缺点都容易,到了自己看不到做不到”郑朗小小的迷茫了一下,其实保举柳永也是不应当的,自己刚才说过诠选官员还要德操、吏治之人,两方面柳永远远不够。因此不知道自己做对了或者做错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