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2/2)
之前每次返回欧洲,张海诺都会自掏腰包给塞肯道夫带些巴西货,这丹纳曼雪茄就是其中之一。张海诺无意经营雪茄贸易,但是高档雪茄在欧洲上流社会还是很受欢迎的,因此他试着询问了一下批量购买这种极品雪茄的可能,卡特爽快的答应他以低于巴西本地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敞开供应不过张海诺并不贪心,一次也就买那么一两百箱。
不仅是雪茄。通过卡特丹纳曼的关系,张海诺还为雄鹰航空争取到了一笔为期1年、总价8000美元地广告订单。虽然撒传单、拉横幅的形式在弗雷德这种专业战斗机飞行员眼中有点傻,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仍具有一定地市场。在丹纳曼之后,不断有巴西当地的企业家找上们要求雄鹰航空为他们做类似的广告宣传,这几乎成了雄鹰航空最初一段时间的主营业务。
4个月下来,雄鹰航空公司让人惊讶的保持了零事故率,张海诺他们以此为卖点大张旗鼓的进行了一番宣传,并不定期在这些城市举办飞行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飞行地艇员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也逐渐表现出他们在飞行方面的才能。
根据弗雷德的评价,张海诺将他们列为a、b、c三等并记录在册,a等有9人,他们完全具备驾驶战斗机的潜力;b等11人,这些人拥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可以胜任普通军用飞机的驾驶,努力之后也有机会转入战斗机飞行;c等7人。这些人暂且还不适合单飞,方向感有待提高。
渐渐的,开始有商人在购买人身保险之后搭乘他们的飞机前往目地地,到了1921年6、7月间,只要天气不至于太过恶劣,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人从上述四个城市购票搭乘他们的飞机。以致于比较繁忙的时候,张海诺他们还会在定期航班的基础上加飞一到两个班次。
雄鹰航空的营运情况逐渐好转之后,张海诺带着奥托去了一趟美国,通过巴尔巴斯那位神似拿破仑的女婿从寇蒂斯飞机公司增购了4架hs2巡逻飞船、4架jenny和4架全新地nc型飞船,这种使用三台发动机的大型水上飞机曾创纪录的搭载过51名乘客,改进后的这种飞机则拥有22个相对舒适的座位,它完全称得上是20年代的大型客机。在得到这批飞机并熟悉其性能之后,雄鹰航空公司又开辟了萨尔瓦多-累西腓-福塔莱萨-圣路易斯这条北方航线,并派出以弗雷德为首的表演飞行队在巴西东部沿海各个城市进行巡回表演,雄鹰航空的名气在巴西日益扩大。
直到1921年9月19日。一架hs2巡逻飞船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因机械故障失事。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的惨剧,这一阶段的航空热潮才总算告一段落。如此不幸虽然给雄鹰航空带来了官司和一笔不菲地赔偿。但并不能阻止张海诺他们在航空领域继续前进地步伐。在寇蒂斯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帮助下,他们对现有飞机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更换了一些磨损相对严重地部件,并在这些技术人员的建议下升级了部分飞机的发动机。
两个月后,航空公司重新开业,并与巴西当地的一家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人身财产保险,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虽然这时的航空客运赶不上之前最热的那段光景,但仍有许多人搭乘他们的飞机或是通过他们的航线空运物资。
到了1922年初的时候,雄鹰航空终于得到了巴西政府邮政部门的亲睐,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承担他们在东部沿海7个主要城市的轻邮件运送工作在这之前,政府所有的邮件都是通过铁路和轮船运输的,飞机的效率让以前需要花费两三天才能送达的信件短短一天就能转到收信人手中。
1920年至1921年,20年代的第一场经济危机袭击美国,在这段时期,美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受到一定的创伤,失业率攀升。农牧产品价格暴跌,利用这个空当,张海诺在巴尔巴斯地帮助下低价购入一家濒临破产的咖啡加工厂纽约州的完美咖啡公司。它之前的主营业务就是从巴西进口咖啡豆然后进行粗加工,最终以罐装咖啡豆和罐装咖啡粒两种产品进入纽约市场,近几年每年平均进口各种品质的巴西咖啡豆500吨,生产各种规格的罐装咖啡40万罐,每年的营业额接近百万美元。在纽约地咖啡市场上排名第4
不过,百万美元的销售额并不代表这个咖啡工厂就有可观地利润。相反的,由于纽约的罐装咖啡市场早已成熟,各个厂家之间的价格竞争相对激烈,所以一罐咖啡除去咖啡豆成本、人工、折旧、广告和税费,赚到的利润就只有区区几美分,一年的利润还不到三万美元,也就是说营业利润率只有百分之三。远远低于石油、钢铁等行业,甚至不如同为食品行业的炼乳罐头企业。从经济学地角度出发,当一银行利率超过百分之三时,企业主会考虑将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而不是投资到这个咖啡加工厂,因为这可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
在外人眼里,购入一个利润率低于市场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企业,除非你能够短时间内提高它的利润,否则你的投资就是失败的。不过。张海诺显然是有备而来的,在入主全美咖啡之后,他一面大发广告聘请咖啡和食品专家,同时暂时关闭了一条罐装咖啡生产线,闲置出来地近百名工人,愿意转行做销售的统统派往美国东部最主要的几个城市建立完美咖啡在当地的直销网点。不愿意转行的,暂时每天到纽约各主要大街派发免费咖啡和做宣传。对于新老板的这些政策,工人们虽然很不解,但是在工作和薪水都得以保留地情况下,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
经济危机的好处,不仅是让张海诺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买下这家咖啡加工厂,还让任何一个工作机会成为失业者大军眼中的香馍馍,不到一个星期,就有超过500人前来应聘工厂提供的20个咖啡食品专家和营养师的职位,在从中挑选出经验最丰富、技术最出色的20个之后。张海诺在工厂里正式成立了全美研发部。由工厂原有的1名咖啡专家、1名营养师加上这些新招募的人员开始了速溶咖啡方面地攻关。
在这项技术上,难题集中在如何将咖啡豆转变成为速溶咖啡末。并尽可能地保持咖啡原有的口感当初雀巢咖啡花了将近8年时间,才发现最有效地办法,是用热气器浓缩咖啡提取物,后来还有凝固干燥法和真空包制法。
可是,张海诺对此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买下全美咖啡之后,他对新建的研究中心充满了期待。每一次前往美国,和巴尔巴斯碰面、前往全美咖啡工厂视察工作和去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研究最近的行情成了他三项必做的事情。每一次前往工厂,他都会召集专家们开个会,听听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并凭借自己对于速溶咖啡的印象给他们一些可能有用的意见。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了,专家们在钻研方面不可谓不努力,到了1921年秋天的时候,张海诺终于从寇蒂斯公司挖来了他期盼已久的销售强人、巴尔巴斯的女婿卡莱伯,并任命其为公司的总经理,而之前转入销售的员工们也在美国东部沿海的30余座城市建立起了销售点这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让张海诺万般无奈的是,他似乎低估了速溶咖啡的制造工艺,专家们研制出来的混合粉末,虽然融化时间从最初的4、5分钟降低到2分钟以内,并依照他的建议加入奶精、香料和糖,这样的咖啡饮品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仍达不到即泡即溶的要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