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解决贪官问题的思考(1/2)
朱标生于朱元璋已成南方最强军阀之时,未曾经历过真正的苦难。
他对民间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的视察。而苏河对他而言,犹如一个俯瞰大明、洞悉未来的存在。
苏河沉默片刻,道出本质:
“后世记载,贪官盛行始于科举。因科举之前,做官者多为世家子弟,家资丰厚,无需贪墨。科举制使寒门学子得以入仕,贪念便随之滋生。而大明,则集贪官成因之大成。首当其冲便是致命的低俸禄。一个寒窗苦读数十载的青年,好不容易当上地方官,却连养家糊口都难。你以为,他会作何选择?”
接下来的答案不言而喻。
手握权力却无法温饱,贪便成了唯一出路。
苏河的每一字都如尖刀刺入朱标内心。
先前他尚能为父皇开脱,此刻才惊觉看似繁荣的大明已是危机四伏。
这些小问题在洪武大帝的铁腕下尚能压制,但随时间推移,必如溃堤洪水,吞噬一切!
想到此,朱标不由心头发颤。
他看向苏河,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
“苏兄,若我请父皇废除宗藩供养之制,将省下的钱粮用于提高官员俸禄,能否遏制贪念?此举或可挽救更多百姓性命!”
废除宗藩制度势在必行,国库钱粮不能闲置,正好用于加薪。
在朱标看来,这是一举两得之法。
然而这在苏河眼中,不过拆东墙补西墙,非但不能根治,反会加剧问题。
“太子殿下,您想得太简单了。若我没猜错,朝廷官员的俸禄已多年未曾上调了吧?”
苏河直言不讳,点出要害。
对朱元璋这个铁血皇帝而言,大明江山非天下人之江山,而是他朱家的私产!
他这人将“家天下”发挥到极致!
皇子分封各地为藩王掌权,辅佐他治国的百官则被视为朱家的“长工”。
这些“长工”领着十年不变的微薄俸禄,干着最苦最累还随时掉脑袋的差事。
正因如此,洪武朝的官员也被后世讥为“最会磨洋工”的一群。
勤恳干活拿这点钱,懒散贪墨也是这点钱,许多人自然选择了后者。
朱标细想后点头:
“是…父皇对权臣深恶痛绝,故吝于给百官提升分毫俸禄。甚至上朝时,亦极为严苛。”
确认无误,苏河继续道:
“你父皇手段如此,太子您更不可仅以皇帝视角看问题。”
直接套用朝廷方式推行朱标的想法肯定不行,只能另辟蹊径。
朱标没有异议,静待下文。
苏河随即用茶杯作喻:
“太子请看,这个大茶壶代表皇上,小茶壶代表百官。换个角度,这像一家店铺:大茶壶是东家,小茶壶是掌柜,往下还有长工、短工、伙计。”
“壶中之水便是俸禄。原本东家每月固定给手下倒水。若某天东家宣布提高俸禄,手下初始会感激涕零。但时日一久,他们便会习以为常,继而故态复萌,重走贪腐老路,甚至因眼界开阔而贪得更多。”
“故太子欲用宗藩省下的银钱增加官员俸禄,实乃治标不治本。”
朱标愁眉紧锁,深感棘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