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玩唐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2/2)

目录

说着下诏将老吉重新招回京城。

这也是王画在不经意间,小蝴蝶的翅膀终于扇动起来。

这件事并没有到此为止,狄仁杰听说此事,他有些急了,写了一份奏折,给武则天,问武则天,陛下你爱惜人才,可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不用难道大周天下人才多到用不完了,朝堂之上,到各个州县都是人才济济了

老武一看,心想是朕不想用老狄你冤枉了朕,朕如果不想用,何必对他那么关注主要他心性不稳,有可能还想学我那个侄子,想做一个隐士。你光看到他那句先下之忧而忧,可看到他那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老武也没有想到,这是两个人写的,一个看似无心云相逐,实际心灰意冷。一个也是被放逐,内心还是用进取的精神看待问题的。因此写出的意境大相径庭。

老武不知道啊,只好用王画年龄小,看问题不成熟,所以才有这矛盾的想法来解释。

而且朕也在巧妙地安排,要让他头脑更清醒一点。但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不过到了这时候,看到河北无事,她已经下诏让狄仁杰回朝担任内史,也就是中书令,执掌中书省,掌军国大事,正二品的官员,也是宰相,而且是有实权的宰相。正好到时候与他商量一下吧。

狄仁杰听了才没有催促。

但造成另一个后果,先是新纸,后是这篇也让他震惊了半天的大文,他想起小家伙给自己推荐的三个人来。于是这三个本来有可能在历史惨死街头的人,完全改变了他们命运的轨迹。

试了一下,单雪峰身手不错,可太年轻了,加上这几年来生活困窘,身体没有长好,有些力弱,至于公孙大娘还小一岁的弟弟,更是一个娃娃兵。但公孙冶身手好啊,居然与狄仁杰身边的高手侍卫在马上战个平手,而且坐下来攀谈,对军事方面的知识也有些善长。对于人才,狄仁杰用起来胆子更大。

立即将公孙冶提拨为团长,一下子还迁了原职。单雪峰也做了一名火长,这就不同了。听到这份任命,公孙冶,也就是公孙云恍若在梦中一般,过了半天,老泪满面。立即请人写了一封信向女儿报喜外,还特地用了微薄的军饷给王画买了一件上等的北方裘皮。

这才是真正的军人,重情重义。连自己女儿也没有买一份礼物呢。

对于外面发生的事,青山沟并不知道。知道这件事的几个人也不向外面说。因此,青山沟视线还集中在王家,但集中在另一件事上,王家第二口新窑要开炉了。

第二卷花之绽苞第五十七章出炉

王家上下除了王画外,对这炉瓷都十分地看重。

因为不但采用了王画的新工艺,而且连釉药都让王画改变了。

本来王画对现在的釉药配方并不感兴趣,他也曾注意了一下,大约是某种粘土与石英组成的,或者某种富硅粘土与另外一种粘土组成的。这一种釉药含有较多的矿物物质,焙烧后铁质往往附在粗粒矿物的表面,因此现在烧瓷方法造成黑色的烟怠斑点外,还有聚集态的铁呈黑色斑点于瓷胎中。

而成功的白釉应当由石灰石、石英与粘土组成的。最好的粘土还是高岭土为佳,并且是景德镇的高岭土才为最佳配料。王画立即让他父亲做了改正。反正白釉的主原配料白碱原石,就产自禹县,不是很远。当然景德镇的高岭土用了其他粘土代替,还有景德镇的瓷石代替白碱石,但这又是另外一种瓷器的烧法了。

还有一个原因,烧瓷的程序都是很讲究的。

比如现在的窑炉,进化到今天,烧柴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柴火火力软火焰长,易于排除窑内空气,是烧还原焰的最佳燃料。但随着窑炉的改变,换成了另一种燃烧方式,如果瓷釉不作改进,有可能反而不是在烧好瓷,烧出来的瓷会成什么样子,王画也不敢预料了。

一改全部要改。

对于新炉,王迤也不清楚。打自小长那么大,就没有看到那一家这样烧瓷的。只好言听计从。王画只是做了简单的指导,没有再管了。其实除了这些东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釉料处理技术与施釉技术。

现在王画也没有多大的底子,他要看,不是看这炉新瓷出来是什么样子,是看他带来的一些土质烧出的瓷片会是什样子,才决定使用什么釉料处理技术与施釉技术。以及相关的再次程序的革新。

但这是新炉的第一炉瓷,在这时候,出炉有许多仪式的,比如良辰吉时,再比如拜神等等。王画没有反对,自己不信鬼神,难道还不让别人信么

另外还有现在王画发下的誓言,确实王家也在这么做,新窑招收了许多王姓的族人,因此今天有许多王姓同族之人赶来庆贺,还有一个亲朋好友也纷纷过来祝贺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王画更知道这个道理,看着许多从来没有认识的亲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过来了,王画笑笑。他将这一切丢给了便宜老爸,自己带着公孙大娘、李红,来到坡顶上,看着不远处的治河景色了。

王迤没有他那样写意。

现在新窑让儿子这一弄,从配方到程序,到窑炉,甚至到燃料,都闻所未闻。在瓷器没有出炉之前,天知道烧出什么玩意他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回过头看到自己儿子围起来的高大围墙。里面就是那座新窑所在了。高墙很高,但新窑那个更高的奇怪烟囱依然打老远就看到了。

太阳越升越高了,给大地带来了一层暖意。一层层银霜,在地面上闪着一道道七彩的亮光,然后象轻烟一样,变薄变淡,渐渐消失不见了。

开炉的时候就要到了,王迤请族人拿来香,等等。正准备涌进瓷窑,忽然远处,村里的保长与郝里正带领着一批人赶过来。他打老远道:“圣旨,圣旨。”

圣旨大家感到很茫然,不是不知道,好象这东西与咱这些老百姓没有关系吧,怎么圣旨跑到青山沟来了

王画也在坡顶上看到了这一行人,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这个太监带着几名士兵前来有什么事,可这样大张旗鼓地,自己以后再想过安静的生活,很难了。

他走下坡顶。

人也到了眼前,下旨。

王画施礼接旨,其实也就一道口谕。讲了武则天看到他写给吉顼那篇跋文了,很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朕也不说了。以后少在奇技淫巧上下功夫,安心读书,参加科举。不要到时候让朕感到失望。然后是赐赏。三十金,还有几十匹丝绢。

王迤与一干村民还在发愣。

这个皇上闲得没有事做,让一个山村的小孩子读什么书。不过一会都转过弯,这是皇上看重了王画,亲自下旨督促。于是纷纷向王迤贺喜。

王画心想,这是什么喜即使自己高中,最后的结果摆明了让自己做官。但因为自己的岁数,以及唐朝科考的惯例,就是高中榜首也得先做一些小官磨练一下。现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