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器时代 > 分节阅读 309

分节阅读 309(2/2)

目录

“邓将军就是那个全身上下漆黑的黑鬼昆仑奴”孪生兄弟齐声问道。

“大胆谢龙谢虎,怎么能这么评论邓将军,那可是咱们的上官,侯爷的把兄弟”孟志强严厉地呵斥道。

谢家兄弟赶紧从火车座位上站起来低头拱手:“我等知错了,请学长责罚。”

孟志强扭头看了看车厢尽头的值星官,并没有发现这边的异样,赶紧道:“坐下吧,校规里虽然没有妄议上官这一条,咱们也要对前辈多加尊敬啊,要是没有他们的拼搏,咱们又怎么可能穿上这身号衣呢我给你们讲个侯爷大破连环马的段子吧。”

谢家兄弟赶紧点头,旁边的学兵也把头凑了过来,孟志强取出军用水壶喝了口水,慢条斯理的讲了起来:“话说当年,大帅还是一名奴隶的时候,和安大人,邓将军,扎将军等兄弟一起”

火车抵达上海,水师已经准备好了船只,米面淡水,蔬菜肉类罐头,以及发给驻旅宋教导营的家信都装进了船舱,旗舰是一艘江南造船厂新近下水的大型蒸汽螺旋桨船,排水量达五千料之多,两舷密密麻麻全是炮口,足有上百门火炮,水师做过试验,战舰适合使用火炮,而飞艇更适合使用没有后坐力的飞弹,今后建造的军舰当以火炮作为主要武器。

军舰的煤仓加满了淮南的优质煤,生火鸣笛,在马士英总督带领下的上海众官员送别下缓缓离开吴淞港,沿着长江进入大海,开始了第二次旅宋之行。

站在船头,刘子光的心里忐忑不安,他毕竟和赵雯接触的时间不长,一夜情之后就当了爹,这个感觉确实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南方855天下是个球

更新时间:200871811:49:20本章字数:3193

船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只在福州、安平各加一次煤水,风雨兼程赶往旅宋,广阔的大海在平静的时候美丽无比,海天一色,让学兵们心旷神怡,在风暴来临的时候风云变色,肆虐无度,剧烈的颠簸让学兵们吐光了胃里最后一滴酸水,总之这一趟航行下来,这些年轻人都经受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礼,明白了外面的世界多么广袤。

船到新汴京,依旧是热烈的欢迎仪式,仪仗队、鼓乐队,熙熙攘攘的民众,海一般的鲜花,和故土一样熟悉的黄面孔,黑眼睛,汉人服饰,让大家都有一种似乎回到家的感觉。由于刘子光的身份比较特殊,他头上顶着旅宋护国公的爵位,所以旅宋官员们并没有象迎接外国使臣那样平礼参见,而是采取的跪拜大礼。刘子光上了马车之后直接奔赴皇宫,沿途依然是花的海洋,民众们手举花环高呼:“护国公刘少保”搞得学兵们很纳闷,啥时候咱大帅成了护国公啊,太子少保这个职务倒是听说过,不过只是大帅众多虚衔中不起眼的一个,真不明白这些旅宋人怎么如此看重这个头衔。

学兵们不理解旅宋人深深的岳飞情结,刘子光却很清楚,对方搞这么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让他并不舒服,这是捧杀啊,如果让朝廷那帮人知道了,才不管是不是旅宋人的伎俩,只会更疯狂的弹劾自己。

到了皇宫,气氛却一下子冷却下来,刘子光的卫队被拦在宣德门不许进入,只容许护国公一人进宫面圣,旅宋的皇宫依旧华丽精致,在绿树掩映下露出金碧辉煌的檐脊,已经丝毫看不出上次禁军兵变时候的战火痕迹。宋人崇尚白色,刘子光入乡随俗,穿了一件短袖薄纱隐蟒纹的袍子,蟒纹全用纬线织成,只有在某些特定视角下才能看见,既美观又低调

觐见仪式在大庆殿进行,现赵雯和赵婧两姐妹坐在珠帘后面接手刘子光的跪拜,禅位的仪式非同一般,经过钦天监认真的计算,安排在新年伊始,也就是明年大年初一,所以现在旅宋的国家元首依然是赵雯,不过所有的政务都已经交给监国赵婧办理,平章军国事由赵婧的父亲太平郡王担任,但大权都被女儿拿去,老头只是个空架子而已。

见礼之后,女皇让内监赐座给刘子光,刘子光谢了恩,大马金刀的坐在玉石面凳子上毫无顾忌的看着珠帘后面的女皇,由于龙袍极其宽大,再加上龙书案的阻挡,根本看不见赵雯的大肚子。两边都是旅宋的文武官员,刘子光也不好公然提这些私事。

所幸的是正规仪式很快结束,赵雯起驾回后宫去了,留下赵婧和刘子光商讨国事,刘子光赶紧抬眼看去,只见赵雯居然穿了一件类似于高丽式样的龙袍,身形掩藏的很好,还是看不到肚子,想必是为了故意掩饰的吧,毕竟未婚先孕很没有面子,刘子光这样理解。

接下来进行的是正规的外交谈判,双方转移到文德殿,这里已经准备了一张长条桌子,上面铺了丝绒,摆了鲜花和茶水,赵婧率领一帮旅宋文武官员坐在桌子一侧,另一侧只有刘子光一个人孤零零的坐着。

“护国公,现在咱们可以谈一下关于宋明两国深化合作的事情了,我国已经开出一份清单,希望你能代表大明签字同意。”赵婧开门见山,拿出一份装订好的文件退给刘子光。

刘子光没有说话,默默的接过文件翻看起来,这是正式的外交提议,上面列了一长串的合作意向,对于一些继续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旅宋货物,开放港口,实行优惠税率的条款,刘子光觉得尚能接受,可是有一条引进大明劳工的条款让他触目惊心。

旅宋人竟然提出要引进高达百万的汉族劳工

这样大规模的劳务输出,别说刘子光不敢答应,就是他答应了也做不了这个主,汉人的故土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农民一辈子没出过所在的县,最远就是去邻村转转,就是沿海那些渔民商人,也只是乘船远航,不管走多远,最后也是要回家乡的,可是按照赵婧的意思,直接就是引进一百万汉人作为旅宋的百姓,哪是什么劳工,分明就是移民。

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在历史上也有,元朝末年连年战争,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发,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只有蒙古贵族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山西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于是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广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时间跨度极大,几乎上要用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洪武爷和永乐爷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是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就算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