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2/2)
说到这里,冯老微微一顿,见安在涛微微躬身做认真聆听状,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小声道,“为人要低调,但工作不要低调记住我的话,小伙子,将来前途无量啊”
发奖完毕,最后,又是李副校长做总结性发言,祝愿大家回到本职岗位上继续戒骄戒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创新,进一步将在中央党校青干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云云。
为期一个多月的中央党校青干班培训就这样宣告结束。第二天,就在安在涛赶回滨海的路上,京城的刘彦正在望着眼前的一张报纸发呆。除了她所在的经济日报之外,好几家中央大报都发表了中央通讯社的一篇通稿:国有企业改革是渐进式改革
文章中大幅引用了安在涛文章中的几段话,强调指出,“由于我国的市场基础还比较幼弱,这决定了国企改革不能像国外有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一样,在某些领域国有经济成分一次性完全退出市场,因为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不再发挥作用。国企改革要切合实际,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着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不单纯是国退民进”
虽然作为中央党报的人民日报没有发表社论,但中央报系的几大报纸同时发表这样的通稿也绝对不是没来由的,这意味着领导层的一种政治风向。或者说,中央已经意识到前几年提出的以“抓大放小、激发活力”为原则的国企改革在地方的实践过程中,局部开始走形变调,有必要在舆论导向上进行某种纠偏了。
看完这篇稿子,刘彦心里幽幽一叹,心道,这个男人莫非是自己的克星吗在这个问题上,他又占了头筹。
安在涛回到滨海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他先在车站给夏晓雪打了个电话,说了会话,拒绝了她要来车站接的心思,这才回到了家。本来夏晓雪是说好要到车站去接他的,但安在涛临上车时却忘记打电话通知她,夏晓雪还倒是以为安在涛明天才回来。
回到家,母亲还在学校备课,家里只有竹子一个人躲在房里写作业。突然听到安在涛进门,竹子有些欣喜地走出门来,轻声呼道,“哥哥回来了。”
安在涛呵呵一笑,放下自己的行李,上前去抱了抱瘦小的竹子,却分明感觉到竹子的身子抖颤了一下,他一怔,俯身看去见这丫头面带羞红垂下头去,不由呆了一呆,马上就醒过神来,赶紧拍了拍她的肩膀,“哥哥给你带了礼物喽。”
安在涛从包里掏出给竹子买的一套针织围脖和手套以及帽子,动作轻柔地给她戴上,棕红色的帽子,黑红色的围脖,粉红色的手套,竹子望了望自己身上的这些漂亮的以前从未有过的时髦饰品,低着头小声说了一句,“谢谢哥哥,又让哥哥花钱了。”
安在涛顺手拧了拧竹子红润的小脸蛋,笑呵呵地道,“小丫头,我们是一家人,跟哥哥还客气什么对了,我还给你买了两本词典,一本是汉语成语词典,一本是英语词典,你拿去,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上名牌大学。”
竹子的眼角闪过一抹晶莹,她戴着围脖帽子和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过两本词典,慢慢地向卧房走去。明亮的台灯下,她将两本词典摆放在书桌上,痴痴地坐在那里,好半天都没有动弹,直到安雅芝背完课从学校里回来,她才慌不迭地开始继续做起作业来。
第三卷入仕第113章市委书记的新秘书
安在涛在家里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上午赶去晨报,准备办理调出手续。在他还在京里参加青干班培训的时候,市委办就已经给滨海晨报下了调令。从事业单位编制到机关编制,还是要走很多道程序很繁琐的,但在市委办主任宋亮的一力操作下,这程序该简化的就简化了。
开玩笑,市委书记相中的秘书调入,还是夏副市长的未来女婿,人事局等各部门肯定是一路绿灯。留给安在涛做的,就是交接完晨报的工作,办理好相关手续带着调令就可以去市委办报到了。
昨天,夏天农将他叫到家里,再三叮嘱了他一些在市委办工作的注意事项,譬如要做好一个秘书,首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等。并给了他一份市委办领导和人员名单以及机构设置等相关资料,让他提前有个印象,熟悉一下。
市委办原先的机构是很臃肿的,单秘书科就分为一科、二科、三科、四科等,每一个科室其实就对应着一个市委领导。而相应的,除了市委秘书长冯希坤协助一把手主持市委全面工作之外,还有四个副秘书长,三个分别归口一个副书记,另外一个分管后勤和机关。
杜庚到任之后,就对市委办进行了机构整合。将几个秘书科合并为一个秘书科,由市委办主任宋亮亲自兼任秘书科长,除此之外,新成立了组织科、综合科、信息科、教育科、督查室、保卫科、行管科、老干科、研究室、机要科、机关工会、后勤服务中心十二个科室,比原先减少了4个科室。
除了秘书科在小常委楼上办公之外,其他的科室都在市委办公主楼上办公。毫无疑问,安在涛要去报到的部门就是市委办秘书科,直归宋亮管理,为杜庚工作。
杜庚有市委办配给他的秘书张亚楠,但杜庚一直没有使用他,每天跟随杜庚鞍前马后的还是市委办主任宋亮他的前秘书。而正因为如此,宋亮的时间就变得很紧张,每天除了要管理市委办日常事务之外,还要兼顾杜庚的日常工作安排,忙得是焦头烂额。
安在涛随意想着些市委办的情形,就骑着摩托车来到晨报进了大院。将摩托车停好放在车棚里,他就拔出钥匙提在了手里。今天来不仅要办手续交接工作,他还准备将这辆摩托车归还给晨报。
毕竟,这是晨报配给他工作使用的,既然不在晨报工作了,自然要归还。当然了,他如果不归还也是无所谓的,晨报方面绝不会为了区区一辆摩托车开这个口,尤其是安在涛即将成为滨海市委书记的秘书。
进了晨报大厦,很多记者和编辑都主动跟他打招呼,而走楼梯去了新闻部的大办公室,几乎是所有的记者都在张刚的带领下鼓起了掌。人人脸上都面带笑容,包括之前一直跟他不怎么对付的胡勇和孟阳两人。
这种人情冷暖和世故,安在涛焉能不知,人家不是在给自己面子,是在给站在自己身后的杜书记面子。安在涛笑了笑,一如既往地笑容,走了进去,一一跟众人打了个招呼。
短短半年的时间,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不仅成为滨海乃至国内的名记,还即将成为市委书记的秘书,这种平步青云的人生际遇,这种显然可以预见的美好前程,让众人心里即羡慕又妒忌,自然不自然地都生出了几分交好之心。
秘书不算什么官,虽然大多秘书都有级别,但确实不是官。但是,能给领导当秘书尤其是市委一把手的秘书,熬上个几年将来自然前途无量,是个傻子都能知道。
仿佛是纷至沓来的“恭维声”和巴结声,没有让安在涛昏了头。他的神情非常平和,跟张刚和几个副主任寒暄了一会,就将目光投射向了默默坐在那里不做声的李湘。
众人渐渐散去,该忙什么还得去忙什么,一样忙着写稿采访,忙着为自己稿子的分数而焦灼不安,忙着蝇营狗苟上下班照顾孩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安在涛这样的机遇。
安在涛慢慢走向李湘,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