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徐庶妙计定汉中二(1/2)
张任的兵力是阳平关守军的三倍之多,为什么不干脆绕过阳平关,直接攻打南郑呢?
这是因为阳平关不但是易守难攻的关隘,还是主要的交通枢纽。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一般都用辆车押运,为了运粮的效率,也为了减少运输中的损耗,运粮车是非要走大路不可的。
阳平关正好卡在通往南郑的咽喉之处,想要顺利的攻下南郑,占领汉中全境,就必须拿下阳平关,以此为跳板,攻打南郑,扫荡汉中。
若是以锁城之法,绕过阳平关,也不是不行,可人能翻山越岭,运粮车总不能吧?没有运粮车,只靠人扛马驮,等到了前线,千里运粮,千石只怕剩不下一石,这其中的损耗,谁能承担的起?
至于说就食与敌,也不是不行。可数万大军,一日所耗,何其之巨?你要派多少人出去抢粮?而且普通老百姓家中能有多少存粮?
所以古代的就食与敌,通常都是依靠缴获的敌人的库存,或者趁着秋收之际,直接收割敌人的麦田等,来充当粮草。
这些都有一个前提,至少你的初始粮草要备足吧?
现在阳平关横亘在前,选择绕过阳平关攻打其余的城池,用缴获的粮草来支撑大军的粮草军需,想法很好。
可你怎么保证一到城下,就能攻破敌人的城池?又怎么保证敌人的城池中,一定会有大量的粮草,能够满足你自身所需?
打不破城池,你上哪缴获粮草去?
打破城池,里面没有粮草,你又怎么办?
大军顿足坚城之下,内无粮草,前后皆敌,军心立马就涣散了。都不用敌人来打你,你自己就饿死了。
官渡之战袁绍是怎么败的?还不是因为军中缺粮,军心涣散,兵无士气,才被曹操一举击破。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守城战中,如唐朝的睢阳之战,宋朝的襄阳之战,没人选择绕过城池的原因。
当然,有时候绕不过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那么多历史级的名将,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张任自然也解决不了。
所以他只能选择再次死磕阳平关。
数日之后,休整完毕的蜀军,在张任的指挥下,继续向阳平关发起进攻。
秋风裹挟着砂砾拍打在残破的城墙上,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阳平关内,汉军士兵正用南郑运来的桐油修补箭楼,刺鼻的气味与还未散尽的血腥气混杂在一起,弥漫在整个关隘上空。
赵云手持龙胆亮银长枪,在城头来回踱步,目光不时扫向城关之外。
根据斥候来报,张任已经收拢了大部蜀军溃兵,不日就要再次兵临城下。
三日后的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远处突然传来沉闷的鼓声。
赵云猛地抬头,只见地平线上扬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数不清的蜀军旌旗如潮水般涌来。
按照惯例,两军开战之前,双方之间要进行一次友好的交流。
张任打马来到关下,仰头喊道:“赵云,前日里,你趁我攻城之际,突施偷袭,致使我大军溃败三十里,今日我再次兵临城下,你可敢出城与我一战?”
张任想用激将法,让赵云出城浪战。这样就能减少攻城的损失。
赵云从城墙上探头道:“日前我曾念同门之谊,饶你一次,不想你不念恩情,竟再次领兵犯境,如此忘恩负义,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张任笑道:“哈哈哈,赵云,你我各为其主。今我领兵来此,乃是为公,你前日放我归去,乃是我私人之事,我怎能因私废公?现在我大军围城,你已经插翅难逃,看在你日前放我一马的份上,你若是开城投降,我保你无恙!”
赵云同样笑道:“哈哈哈,因公废私?天下之公,在天子,在朝廷,不在罪臣刘璋。今你因罪臣刘璋之命,无故攻打汉中,是为反贼也。汝等不见反贼袁术之下场吗?诸位听我一言,朝廷只诛首恶,你等只要拨乱反正,我可以保证,朝廷会既往不咎。”
张任闻言大怒,吩咐立刻攻城。
其实早在三天前,张任就到阳平关下了。
之所以现在才开始攻打阳平关,是因为张任在等待炮车制造完毕。
日前制造的炮车,已经损失殆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