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国舅的立场(1/2)
第681章国舅的立场
朱祐樘面对小舅子的到来,显得很热忱。
他属于那种非典型的自闭症患者,遇到亲近的对象,就会显得很熟络和健谈,完全看不出他在陌生人面前有多孤僻,反倒是喜欢主动带起话题的那类人。
有说有笑。
气色也不知不觉好了很多。
到中午时,朱佑樘还非拉着张延龄一起到坤宁宫吃餐饭不可。
“近来跟你姐姐闲聊,话题中总少不了你,说你以前在家里,跟你大哥一样都很胡闹,但后来突然就开了窍,懂事不说,还有了一身高超的医术和预测能力,说这是张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朱祐樘笑着道。
张延龄心想,你们小夫妻俩还真是无话不谈。
幸好是亲人,没把我当妖孽看待。
要是换作一般人,知道我过往的经历,恐怕还会觉得我是被什么妖邪给附了身。
朱祐樘病得不轻,走路都显得很吃力,走上一小段便要坐下来歇歇。
除了覃吉领着四五个常侍在旁照顾外,后面有两个小太监专门搬着椅子亦步亦趋跟随,除了皇帝的,便是张小国舅的。
要坐就一起坐。
“再有几步路就到了。”
朱祐樘坐在栏杆旁,望着前方的殿宇,一脸怅然,“我这身子骨不行,生怕出什么意外,连个子嗣都没有……唉!这不,我已经让东宫先生去教习几个弟弟了,你有时间也可以过去就学,有东宫先生传授学问,你的进步会很快。”
张延龄听到这里,心里不由一阵悲哀。
这个姐夫心知自己身体不行,这也是当初他父亲成化帝不看好他最关键的一点。
所以朱祐樘登基之初,除了想早点儿有个孩子外,就是好好培养几个弟弟,让他们接受到系统的帝皇教育,当好长兄角色的同时,也为将来自己突然离世做好铺垫。
张延龄提醒道:“姐夫,我已经有先生了。”
朱祐樘摇头:“我知道你平时都不怎么学习,有先生也当没先生。要是你继续荒驰学业,明明有着绝佳的天分,到最后也不能做到胸有韬略,以后难免还是会落入平庸。”
张延龄心想,你这是把我当伤仲永呢
不过以你的认知,会这么想并不奇怪。
“回头我要好好考校一下你。”
朱祐樘说着,站起身来,准备迈步往前走。
张延龄抢步上前搀扶,朱祐樘却伸手示意不用。
一个本来年岁也没大多少的青年,在一些事上还是有着自己的固执和坚持。
二人正要继续往前走,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张延龄听到后转身去看,便见到怀恩带着李荣、戴义两名秉笔太监快步而来,后面跟着一些小太监,看样子情况非常紧急。
“怎么了”
朱祐樘耳目似乎没那么灵敏,到此时依旧没有听到响声,还很好奇自己小舅子为什么会停下来。
“怀大伴”
朱祐樘疑惑地侧过身,见到小舅子正向自己怒嘴,顺着对方的目光看过去,见到怀恩一行,也觉得有几分意外。
说话间怀恩快步而来,但距离二人依然有一段距离。
张延龄不由为怀恩等人着急,但他也知道在宫里不能用跑,只能“竞走”,毕竟在宫里奔跑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但走得慢也会被认为不敬,尺度拿捏很重要。
终于,怀恩到了近前,好似遇到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眉飞色舞道:“陛下,西北前线捷报。”
朱祐樘一愣。
服侍一旁的覃吉好奇问道:“怀公公,不知是宁夏、延绥,还是大同镇的捷报再或是……那位李尚书”
“乃偏头关。”
怀恩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解释道,“偏关地方兵马,配合大同井坪千户所所部,从偏关出关隘四十里,阻截了一支来犯的鞑靼人马,斩、俘过五十,牛羊数千,战后已顺利撤回关口,随即往京师报捷。”
覃吉惊喜交加,失声道:“陛下,赢了。”
朱祐樘脸色倒还平静,问道:“乃李孜省领军打的吗”
显然无论是覃吉,还是当皇帝的,都关心这场战事是不是李孜省主导的。
而怀恩似乎有意在报捷时,削弱了李孜省在其中担当的份量,只强调西北前线取胜,而弱化主帅或是监军太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怀恩和李荣一时没有作答,倒是萧敬抢先一步回道:“正是如此。”
朱祐樘听完后大感宽慰,问道:“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呢”
怀恩看到张延龄在场,似乎不想讲具体军情。
张延龄识趣地问道:“陛下,臣是否应该回避呢”
“不用啊,延龄。”
朱祐樘显得很洒脱,一摆手道:“这件事跟你和你父亲的提醒不无关系,要是李孜省真是按照你父亲的建议那般行军作战,并且时间和地点都对得上,并以此取胜,功劳最大的那份儿应该是你父亲的吧”
怀恩笑道:“诚如陛下所言,的确是如张国丈呈奏的那样,鞑靼人果然出现在偏关以北,大明将士得到一个边塞游牧部族的配合,让装备火铳的将士潜藏在营地内,主力埋伏在两侧山坳里。十六日夜,鞑靼侵犯游牧部族营寨时,将士们突然杀出,打了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初步胜利,继而伏军尽出,鞑子随之大败,我军则乘胜追击。”
朱祐樘惊讶地问道:“鞑靼人果然在那时候出现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