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314章 何为试帖诗

第314章 何为试帖诗(1/2)

目录

廖姓中年生童念完后,场中寂静无声,人们神色各异。

生童们闭着眼睛,脑海中在思索刚刚记下的几句诗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出处。

但他们大抵想了一圈,最后只能想起“一震”和“人间能失箸”的典故来。

《华阳国志》有载:曹操谓先主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孤尔,先主方食,失匕箸。

会雷大震,先主曰:圣人曰,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公亦悔失言。

倒是徐拯、贺邦泰、李长生、王北辰、黄韬这五个弘毅塾出来的孩子神色间有些震惊。

尤其是徐拯与贺邦泰,他惊讶地看着廖姓中年人,神色间有些迷惘。

王北辰这时小声道:“这人很是厉害,我听了前面几句,几乎是处处用典。”

李长生嗅了嗅鼻子:“我也只听懂了前面几句,后面几句我一句也听不懂。”

听不懂的不仅有学童,在场的官员中,有一人连魏王和先主的典故都不知道。

“平日里作诗都讲究个押韵,此生童作的诗实在拗口,本官觉得不好!”陆羽装作读书人,硬生生往读书人圈子里凑。

他这话刚说出口,俞敬和马主薄这两个举人,脸上便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来。

就连老例监也知道按照韵脚来说,试帖诗一般要求一韵到底,平声韵,不能出韵。

这廖姓生童做得这首诗韵脚是虚、初、车、徐、锄、如、鱼、舒,都属于《平水韵》的六鱼韵部,是符合试帖诗的规定的。

偶有“车”字出韵,也在规定允许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这陆羽啥也不懂,一个劲乱讲话,他以为切韵就是念出来朗朗上口即可,殊不知,一开口便露了怯。

面对这种不在圈子里硬往里凑的人,向来是招人厌烦和瞧不起的。

起初陆羽跟俞敬一同上任,马主簿还觉得这县里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是一伙的,他这个三儿算是歇了菜。

如今一看,这陆羽竟是个如此草包,甚至连县衙各房的典吏、掌案尚且不如,一时间马主簿又觉得自己举人的身份,顿时高大上起来,似乎也未必就真做三儿了。

陆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不学无术的草包属性,初春里摇着折扇,搁那装文化人呢。

俞敬却根本不理会这种不同文墨之人所说的话,而是笑着点头对那廖姓生童道:“很好,你的诗,首联破题,韵脚六鱼,五言排律,宛转对艰难,千盘对一震,人间对天上,失箸对行车,对仗也很工整。”

“尾联讼圣,【涣号由宸极,乘阳仰发舒】,句中有“宸极”二字代替帝王和“乘阳”二字颂扬皇恩,这一点很重要!”

之前说过,贴诗写作,是有一套规矩的。

这规矩,大抵可以从格式、内容、用韵、题目来源等方面相看。

首先,试帖诗的格式结构,应该是五言排律,通常有特定的句数,比如十二句或者更多。

然后题目一般出自经史子集,尤其是四书五经里的句子。当然这些年大梁朝在这方面规矩放宽,出题也可以从御制诗里出,甚至考官自拟。

另外,破题和承题部分也有讲究,比如首联要破题,点名题目出处,接下来要展开。

中间要工整,用典要恰当,结尾还要颂扬圣人,也就是赞美朝廷或者皇帝。

专门交待一句,试帖诗里的用典也不是随意乱用的,典故限出于《十三经注疏》及《御批通鉴辑览》,说白了就是用典必须出自四书五经和朝廷认可的正史,稗官野史那是肯定不能用的。

这些知识,陆羽自然是不懂的,(但读者大大们现在懂了,所以各位已经比一县的副书记兼副县长厉害了,恭喜。)

有了这些限定,再回头看廖生童的诗就会发现,这人作诗虽然有些地方确实拗口难懂,但每一步都踏在规定范围之内,且还小有引申,这已经是很牛杯了。

铃铃声启蛰,虩虩势凌虚。

宛转千盘后,艰难一震初。

人间能失箸,天上只行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