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推恩法(1/2)
第224章推恩法
鹤峰土苗是鹤峰土苗,湘西苗部是湘西苗部,二者亦有分别。但实际上只要聂宇纳了一个土苗妃子,那起码就能让湘西苗部在内的湖广各少族代表,都能信他说的不歧视少族了。
清朝年间的湖广二省,少族百姓不算太多,但也完全不少,起码占了湖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其中,土苗和苗部人口合计起码超过了两百万,而瑶民、侗民、僮(壮)民合起来又有上百万人,且这么多的人口也大多集中于湘西、湘南、颚西、鄂南地方。
所以,聂宇要想安抚湖广少族,那跟他们联姻就是最好的手段。
因为打仗要死人,还要钱,得不偿失。
湘西苗部最早内附大汉,还帮大汉解决了湘西清军残部,属于是带着功劳和地盘入伙。大汉能为了安抚鹤峰土苗纳妃,那汉王就必须也给湘西苗部一个妃子名额。
要不然湘西苗部肯定得有想法,鹤峰土苗和湘西苗到底不是同族,侗苗、土苗、湘西苗三家只是都带了苗字,归根结底还是伪清为了方便控制,索性都划入了苗民。
聂宇没有当场答应湘西苗的联姻请求,因为鹤峰土苗都还未来及跟大汉联姻,事情总得有个先来后到,人家土苗先提了,不是你湘西苗先内附了就可以临时插队了。
而且湘西苗的代表也要先回去一趟,把事情的结果报告给石柳邓在内的湘西苗寨首领。
当然,这事情肯定没有悬念,石柳邓是真想带着苗民安心依附在大汉的羽翼下,安稳过种地吃饭的好日子。其他各苗寨首领也大多是这么想,能不打仗自然最好,他们之前反清起事可是已经死了不少苗民,不能再随便大动干戈了。
聂宇通过亲自到场会谈斡旋,总算勉强解决了湖南少族与大汉地方的矛盾冲突。
确实只是勉强解决,因为矛盾不可能一场简单会谈见面,几句话就能消除的了的。
这些湖南少族百姓抗拒大汉,都是在于之前的伪清官府做的太过了,已经让这些少族对汉人官府产生了应激警惕。就像侗苗代表说的愿意相信汉王,但也只是愿意相信汉王而已,他们对大汉的地方官府还是抱有迟疑。
不过还好,至少他们不完全抵制分田官和建立农民公会了,农民公会都是分田官引导他们自己的族民建立。
只要农民公会建起来了,他们不信任汉官,那自己的兄弟族人总得信任,有了农民公会作为两边的关系纽带,后面的问题纠纷慢慢想办法消弭就是了。
聂宇跟各族的代表会谈见面过后,没有立刻回湖北,而是先去了一趟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门口。
“拜见汉王!”
“罗老山长快快请起!”
聂宇连忙抬手,十分客气说道:“您是这岳麓书院的老山长,在书院执教十五年,劳苦功高,孤曾经也是个读书人,对老山长自当敬重礼戴。”
这话一出,周围闻讯赶来迎接,顺便也是围观汉王对书院态度的年轻学子们,全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汉王果然还是尊重书院,尊重他们读书人的!
只是,不等他们高兴太久,作为“主人公”的罗典却是眉头微挑,人老成精的他哪能听不出来,汉王这话里的弦外之音
“汉王谬赞了,老朽已经在书院执教十五年,精力早已大不如前,还请汉王能够准许老朽请辞,回乡归养!”
罗典非常光棍,反正他已经一大把年纪了,汉王再怎么样也得顾及名声,肯定不会真拿他开刀,那就不管有的没的,直接当面辞职了事。
聂宇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哑然失笑,他本意是想利用这罗典好生敲打一下岳麓书院,却不想对方拿捏住了自己,压根不配合。
那就不配合吧,反正这位老山长已经主动辞职,比他直接下令免职调任肯定更好看,敲打书院的作用也有,但没那么大而已。
聂宇失笑:“老山长说笑了,孤观您这精力还是沛然有余,便是再执教十年也是无碍。不过既是老山长请辞,孤也不好驳了,还请老山长再勉励坚持几月,待礼部确定了新山长,再请老山长回乡颐养,可好”
好家伙,流程手续的速度太快了,标准的三请三辞都不走。
一个当面请辞,一个当面允了。
罗典似乎心中大石落定,拱手应道:“老朽愿遵大王命!”
周围的书院学子已经看傻,他们就是跟着山长出来迎接汉王,顺便看看汉王对书院未来的态度,结果山长出了一趟书院山门,就直接撂挑子不干,回家养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