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一句话,百官噤声(1/2)
张好古的一番话,崇祯帝听的连连点头,让年轻的皇帝也不禁热血上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大明每个官员都有这样的想法,何愁大明不兴旺呢?
如今大明的官场可谓是乌烟瘴气,官员们贪污腐败之风盛行,真正能够像张好古那样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简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官员都是削尖了脑袋,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倒买倒卖,对上阿谀奉承、隐瞒实情,对下则欺压百姓、排除异己,一门心思地争权夺利。
然而,能够精心为国、克己奉公、清正廉明、大公无私、勤政爱民的官员却是少之又少啊!这样的好官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让温体仁一下子变得哑口无言,他只能灰溜溜地退回班列之中。站在一旁的徐光启见状,心中不禁暗自窃喜:好啊,不愧是我的小弟子,这一番话真是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啊!
此时的大殿之上,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百官们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再发出一点声音。崇祯皇帝轻咳一声,这轻微的咳嗽声在这异常安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对于身负重伤的吴明忠,崇祯皇帝下令让兵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发放抚恤金,并赐予他一份荣誉证书,以表彰他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对于张好古的升职一事,皇帝似乎并未过多关注,在简短地讨论后,便决定结束早朝。然而,就在众人准备散去之际,皇帝突然发话,让张好古隔天前往御书房一趟。
此时正值寒冬,皇帝已经搬到了玻璃房中办公,那里暂时充当了御书房的角色。
退朝之后,张好古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匆匆地离开,而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徐光启走到他的身边。当徐光启走近时,张好古连忙上前搀扶着老师,一同缓缓地向殿外走去。
此时的徐光启显得愈发苍老,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脸上清晰可见。每天繁重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日益消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然而,尽管如此,徐光启依然坚持每天处理大量的公务,并且还肩负着总领主编新历法的重任。
为了完成这部新历法,徐光启可谓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熬夜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张好古看着眼前这位瘦小的老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在张好古的眼中,徐光启无疑是崇祯朝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大明王朝书写着最后的荣光。而这部新历法,即使在后世,仍然被广泛使用,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出了殿门,张好古赶忙迎上前去,对着徐光启深深一揖,恭恭敬敬地说道:“弟子此次公差在外,不能侍奉老师左右,实在是心中有愧,还望老师不要怪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