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开局进入陶瓷厂 > 第621章 任命下达!升职了!

第621章 任命下达!升职了!(2/2)

目录

“小李,你这行动力可真够快的,我电话刚挂没多久,你就直接找上门来了。”费伟笑着说道。

“情况紧急,只能特事特办了。”李峰笑了笑,将郑副司长给他的那份名单恭敬地递了过去,“费教授,这是部里帮忙梳理的一份人才名单,您是这方面的泰山北斗,想请您帮忙掌掌眼,看看这里面哪些同志比较适合我们这个项目。”

“哦?”费伟接过名单,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逐行逐句地仔细看了起来。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峰端着茶杯,耐心地等待着,他能感觉到,费伟教授看得非常认真,时而点头,时而又微微蹙眉。

过了足足一刻钟,费伟才抬起头,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红笔。

“这份名单的质量很高啊,看来你们部里是下了大功夫的。”费伟感慨了一句,然后用笔尖在名单上点了点,“这里面大部分人我都知道,有些还是我带过的学生。”

说着,他便开始在名单上勾画起来。

“这个王建国,基础非常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让他负责底层算法的模块,应该没问题。”

“还有这个刘思齐,一个女同志,但心思比男人还细,特别擅长调试和纠错,可以让她负责软件测试和优化。”

“这个,孙立波,鬼点子多,不拘一格,适合去做一些探索性的开发工作……”

费伟一边说,一边在名单上圈出了一个个名字,并且在旁边做了简单的标注。

他的点评言简意赅,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和性格特质。

李峰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佩服。

这就是顶级专家的眼光和人脉,短短十几分钟,一个精干的技术团队雏形,就在他的脑海里建立起来了。

最终,费伟圈定了六个人。

“小李,就这六个人吧。”费伟将名单递还给李峰,“他们都是我们所里,乃至全国范围内,在编程领域最有天赋和潜力的年轻人。有他们几个作为核心骨干,再加上我这个老头子给你坐镇,软件开发这块的架子,就算是搭起来了。”

“太感谢您了,费教授!您这可真是帮我解决了天大的难题!”李峰激动地站起身,对着费伟深深地鞠了一躬。

“哎,别来这套虚的。”费伟摆摆手,扶着他坐下,“我帮你,也是在帮我们国家。能亲手参与到这样伟大的工程里,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

从计算机研究所出来,李峰的心情无比畅快。

人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现在,有了费伟这位顶级专家坐镇,又有了他亲自挑选的六名核心技术骨干,项目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总算是有了下嘴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李峰再次来到了郑副司长的办公室,将圈定好的名单交了上去。

郑副司长接过名单看了一眼,见上面有费伟教授的亲笔标注,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效率很高!就这六个人,我马上让人事司去发函,走正式的借调程序。”郑副司长将名单收好,语气里满是赞许,“一个星期之内,我保证让他们全部到岗!”

办完这件事,郑副司长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从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拿出一份印着“绝密”字样的红头文件,郑重地递到李峰面前。

“小李,你看看这个。”

李峰心中一凛,双手接过文件,只见文件抬头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关于成立轻工业部“启明星——计算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组的决定》。

他翻开文件,里面的内容让他呼吸都为之一滞。

文件明确指出,为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批准,正式启动代号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大科研项目。

而文件的最后,是关于项目组负责人的任命。

“兹任命:李峰同志,为‘启明星——全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总负责人,行政级别暂定为正处级,全面负责项目组的筹建、技术研发、团队管理等一切事宜……”

总负责人!

正处级!

李峰拿着文件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他今年才二十一岁,这个任命的分量,重得让他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郑副司长看着他,目光灼灼。

李峰深吸一口气,缓缓合上文件,抬起头,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只有无比的坚定。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好!”郑副司长重重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走到李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从今天起,你肩上的担子就不一样了,这个项目,姜部长亲自盯着,全国的工业战线都看着。你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轻工部,都是你的后盾!需要什么资源,需要什么政策,你尽管开口,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齐了!”

郑副司长的话,像一股暖流,涌入李峰的心田。

他知道,这既是信任,也是嘱托。

“我明白,郑司长。”李峰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一定不辜负您和姜部长的期望。”

“去吧。”郑副司长对着李峰挥了挥手,“任命文件很快就会下发到陶瓷厂,接下来就是你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走出轻工部大楼,九月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李峰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豪情万丈。

启明星,这个名字起得真好。

它预示着黎明前的曙光,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而自己,将亲手点亮这颗属于中国工业未来的启明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