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厂院新风 > 第317章 ☆大院里的浪漫时光017

第317章 ☆大院里的浪漫时光017(2/2)

目录

比赛开始后,选手们纷纷大展身手。老人们熟练地切菜、配菜,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年轻人们则充满创意,将各种新奇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融入菜品中。现场香气四溢,各种美食的香味交织在一起。

“看,那位年轻人把西式的烘焙技巧和中式的馅料结合,做出了独特的点心。”一位观众惊讶地说道。

“这边的老人做的传统蒸菜,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光是看着就有食欲。”另一位观众附和道。

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们从菜品的色、香、味、创意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当获奖名单公布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等奖获得者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和一位退休的大厨组成的搭档。他们将传统的鲁菜做法与现代的分子料理技术相结合,做出了一道令人惊艳的菜品。

“这次比赛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老师傅的精湛厨艺,还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年轻创业者激动地说道。

“是啊,和年轻人一起做菜,我也感受到了他们的

活力和创新,以后咱们得多交流。”退休大厨笑着回应。

这场“老少厨艺大赛”的成功举办,让社区内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大家在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打破了年龄带来的隔阂。叶东虓看着活动现场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但他知道,“代际共融社区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多功能活动中心的正式启用,叶东虓和团队又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手工制作工作坊,老年人传授传统手工技艺,年轻人则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为手工艺品注入新的活力;还有每月一次的“代际读书分享会”,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交流读书心得,从经典文学到科幻小说,话题无所不包。

在一次手工制作工作坊中,一位擅长剪纸的老奶奶手把手教一群小朋友剪窗花。小朋友们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彩纸在老奶奶手中逐渐变成栩栩如生的花朵和小动物,眼中满是崇拜。“奶奶,您好厉害呀!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会剪这么好看的东西。”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说道。老奶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乖孩子,只要你愿意学,肯定能学会,这剪纸的手艺可不能丢咯。”

而在“代际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大学生分享了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籍,详细阐述了科技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老人们听后,纷纷感慨科技的日新月异,也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科技刚刚起步的故事。“那时候啊,我们连电话都少见,现在这人工智能都发展得这么厉害了,真是不敢想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感叹道。

随着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代际共融”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周边社区纷纷前来取经,学习叶东虓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叶东虓和团队成员热情地接待了这些来访的社区代表,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计划的策划思路、组织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我们希望‘代际共融’的模式能够在更多的社区落地生根,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到这种跨越年龄的交流与合作带来的美好。”叶东虓在与来访代表交流时说道。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参与人数的增多,活动中心的设施逐渐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部分设备出现老化磨损的情况,需要更新换代;同时,团队成员长期义务工作,精力有限,活动的组织和策划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境。

叶东虓意识到,要想让“代际共融社区计划”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运营机制。他再次组织团队成员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与周边的商家合作,拉一些赞助,用这些资金来更新活动中心的设施。”林晓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姐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办法可行,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社区内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尤其是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居民,比如电工、木工,让他们帮忙维护活动中心的设施。”

李大爷也补充道:“对于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培养一些社区内的年轻骨干,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来,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叶东虓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建议,觉得都很有可行性。会后,他立即行动起来,与周边商家展开洽谈。他向商家详细介绍了社区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人数,强调了合作能够为商家带来的品牌推广机会。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几家商家愿意提供赞助。

与此同时,社区内的志愿者招募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居民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其中有一位曾经从事过舞台设计的退休工程师,主动提出为今后的社区活动设计舞台背景;还有几位在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忙组织活动、整理资料。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中心的设施得到了更新,团队的人手也逐渐充实起来。“代际共融社区计划”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贡献着积极的力量。

随着“代际共融社区计划”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独特且富有成效的社区发展模式。一位负责社区建设的官员亲自来到叶东虓所在的社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计划的实施细节、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居民的反馈。

调研结束后,官员对叶东虓和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政府将给予政策支持和一定的资金扶持,助力“代际共融社区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一消息让叶东虓和团队成员们备受鼓舞,他们深知这既是一种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模式,叶东虓和团队精心整理了计划的相关资料,包括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组织流程、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居民反馈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代际共融社区建设指南”。同时,他们还制作了一系列宣传视频和海报,展示社区在计划实施前后的变化,以及各项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在政府的组织下,叶东虓和团队成员开始在全市各个社区巡回分享经验。每到一处,他们都会详细介绍“代际共融社区计划”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解答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叶先生,我们社区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相对较少,在开展代际活动时,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呢?”在一次分享会上,一位社区工作人员问道。

叶东虓思考片刻后回答道:“可以从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形式入手,比如结合科技、文化创意等元素设计活动。像我们之前举办的‘数字摄影大赛’,鼓励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用镜头记录社区生活,既满足了年轻人对摄影的热爱,又让老年人接触到了新的科技产品,增进了代际之间的互动。”

随着经验分享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尝试推行“代际共融”模式。一些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了本土化创新。有的社区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组织了“老少共绘自然”的户外写生活动;有的社区则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开展了“传承家乡故事”的讲述比赛,让老年人将家乡的历史传承给年轻一代。

在这个过程中,叶东虓和团队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意识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代际共融,不仅要在社区层面开展活动,还需要延伸到教育、就业等更广泛的领域。于是,他们开始与当地的学校和企业展开合作。

叶东虓联系了几所中小学,提议开展“跨代导师计划”。让社区里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走进校园,担任学生们的课外导师,传授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知识和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活动中心,与老年人交流互动,为他们讲解互联网知识、分享流行文化。

与企业的合作方面,他们倡导企业开展“代际职场体验”活动。安排年轻员工到社区向老年人学习传统技艺和生活智慧,而老年人则有机会走进企业,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