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成长(2/2)
萧衍还要求沈约、范云等大臣,不论出身贵贱,大量招纳社会各层次贤才到官场,为国效力。
萧衍的这种理念、做法,是秦汉“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混合版本。
虽然还没上升到法制层面,但在萧衍、沈约、范云以及许多臣子们推动下,逐渐将“九品中正制”撕开了一道口子,为寒门学子、底层人才打开了上升通道。
……
萧讷的一系列变化,都在萧西风眼皮子底下发生。
见到萧讷成为太子府旅贲中郎,有了官身,基本可以护持家族了,萧西风便把主要精力放到自己的事情上。
萧西风的主要事情,就是保护那份名册上的分神境阴修分身。
名册上的第一人尔朱荣,年满16岁,身材高大、样貌俊美,成了一名翩翩青年。
他学会走路就开始骑马,骑术高超;
八岁练刀。12岁拜一位剑道名家为师,改练剑术。
15岁,尔朱荣在部落里挑选精壮骑手300人,组成一支死士卫队。
这300人,每人配两匹骏马,穿顶级甲胄,购买最合适的兵器……人人武装到了牙齿。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尔朱荣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也给他们定下最严酷的规矩:无论是狩猎,还是对敌作战,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前进,立功受赏,死则厚恤家人;后退,斩!且祸及家人。
他手下这些契胡族子弟,本就是刚烈男儿,在尔朱荣训练下,很快成为一支草原雄狮般的队伍。
16岁时,尔朱荣在父亲尔朱新兴支持下,以300卫队为核心,把队伍扩大到3000人。
3000人、6000骑。战力爆表。
萧西风经常观察尔朱荣,知道他不久就会一飞冲天。
名册上的第二人高欢,此刻正在北方六镇中的怀朔镇里艰难度日。
高欢其实是汉人。
高欢的爷爷高谧,是凉州刺史高湖第三子,曾官居兰台御史。
后来,高谧犯了事,被发配到怀朔镇成为军户,改鲜卑姓“贺六”。
高欢的鲜卑名叫贺六浑。
军户制是北魏六镇的屯田兵制度。
镇将府按照军户家中人口,分配一定数量土地,自家耕种粮食、畜养牲口,不用负担“租、庸、调”。
但是在籍军士需参加定期集训,战时自带装备随军队出战。
如果是走投无路的普通流民,成为军户是他们的梦想。
但是,官宦世家的高家一下子成了军户,这对高欢之父高树生,无异是沉重打击。
高树生从此沉沦,终日借酒浇愁,一副生不如死姿态。
高欢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他是由大姐高娄斤抚养长大的。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高欢注定与众不同。
因为,即便父亲高树生的生活态度是混吃等死,但与生俱来的气质、谈吐、节操等东西,还是润物无声影响着高欢的人格、世界观、处事方式。
大姐高娄斤作为曾经的高门大户长女,不经意间传授给高欢的东西,更是深入他的骨髓。
萧西风见到,高欢在丰富精神食粮和贫乏物质供给环境里,就这么矛盾而协调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