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那些年,我在下面兼职的日子 > 第868章 同济李庄渊源

第868章 同济李庄渊源(1/2)

目录

从凌霄宝殿出来后,陈易本来想先回将军府休息一下,却看见文曲星君匆匆从他面前飞过;

陈易连忙将其叫住:“星君!这么行色匆匆,是要去哪呀?”

文曲星君见是陈易,顿时停住,折返回来,笑道;

“你应付完那帮外来客了?”

陈易苦哈哈的点了点头:

“应付完了,脸都差点给我笑僵了。”

“对了,您这是要去哪呀?”

文曲星君遥遥看向下方,回答道:

“去趟李庄,再去趟同济,播撒一些智慧,让他们以后轻松一些。”

好家伙...这么直接的吗?

同济是陈易知道的,但李庄是哪?

陈易老家所在的市倒是有个李庄,不过那儿出名的是李庄白肉,一道名菜,挺好吃的。

能让文曲星君亲自驾临的地方,肯定不是他们那种小地方吧?

就在陈易思维发散的时候,文曲星君的声音再次响起;

“对了,说起来,李庄就在你凡间的家附近。”

陈易都惊呆了,还真他老家那个?

“星君,你去我们那的李庄干嘛呀?那出了什么好苗子吗?”

见陈易一脸诧异,文曲星君也是一脸诧异;

“你这个宜城人,竟然不知李庄?”

陈易忙说道:“我知道啊,李庄白肉挺好吃...”

文曲星君嫌弃的看了陈易一眼,摇了摇头,而后说起了同济和李庄渊源。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同济大学在沪市的校舍遭到倭军首轮炮击,顷刻夷为平地!

同济师生于惊恐慌乱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仓皇逃离,先是流亡到金华;

后因杭州局势趋紧,退至赣县。

随着战火步步紧逼,再度迁往桂省八步;

到达后,尚未安顿下来,又因粤省战事吃紧,桂境时受敌机侵扰,不得不再次迁往昆明。

1940年7月,由于倭军对昆明的轰炸日渐加剧,同济大学学生在一次日军空袭中当场被炸死;

眼看局势持续恶化,根据全校师生的意愿,同济大学高层决定离昆迁川。

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和最高当局同意,同济方面向叙府(今宜宾)中元造纸厂厂长、同济大学校友钱子宁拍发电报求援;

请他在宜宾与泸州一带为同济大学找寻落脚之地。

钱子宁,浙省绍兴人,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

德国学成先进的造纸技术后,归国就开始集资办厂造纸。

后战事兴起,中元造纸厂沿长江内迁至叙府落脚,继续从事生产;

钱子宁得知母校师生正处于敌人炸弹带来的死亡威胁与精神煎熬中,立即奔波忙碌起来。

当时的宜宾已是人满为患,从沪市、武汉、长沙一带内迁的机构人员特别多,几乎到了难以驻足的地步;

同济大学人多,根本不可能再安插进来。

后通过朋友探知,下游的泸州比宜宾情况更为糟糕,几乎无立足之地,根本不能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